作家藍博洲:我用非虛構形式講述臺灣近現代史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 張曉曦)臺灣作家、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藍博洲25日晚在北京舉行的一場座談會上表示,他的《幌馬車之歌》系列作品是用非虛構寫作形式講述一段真實的臺灣近現代歷史,其題材源於活生生的人。
當晚,“非虛構的臺灣往事:書與影像——‘幌馬車之歌’系列二種新書座談會”在北京三里屯的三聯韜奮書店舉行。
藍博洲介紹,此次在大陸出版《幌馬車之歌》(增訂版)與《幌馬車之歌續曲》,是他上世紀八十年代尋訪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倖存者及其親友,並蒐集查閱大量機密檔案,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寫作而成的作品,力圖將被刻意湮滅甚至扭曲的臺灣近現代史還原重現。
曾有人刻意指摘《幌馬車之歌》僅為文學作品、不真實,藍博洲反駁了這種觀點。他強調,臺灣曾有一批人,對於民族壓迫有切身的感受,將自身的理想與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他們的事跡是真實的,不容抹滅和篡改。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陳建功評價說,《幌馬車之歌》系列作品體現了文學面對真實社會的膽量和勇氣,其非虛構寫作的形式服從於內容的表達。他認為,這一系列作品體現了對於人本身的理解與關懷。
臺灣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趙剛也表示,藍博洲作品的內容決定其寫作形式,不管形式如何,內容始終在追求歷史的真實。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張慧瑜指出,《幌馬車之歌》系列作品,體現的不僅是臺灣的歷史,更是現代中國背景下大時代的歷史。他認為,兩岸民眾應增進了解;閱讀藍博洲非虛構作品,也許能為大陸讀者提供了解臺灣的新視角。
藍博洲1960年生於臺灣苗栗,1987年加入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報告文學隊伍,由此展開迄今仍在進行的臺灣民眾史調查、研究與寫作。(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