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給了一個機會和舞臺”——臺灣產經界人士評大陸31條惠臺措施

2018年04月17日 09:45: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臺北3月27日電(記者陳鍵興、石龍洪) 針對大陸2月底出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27日此間舉辦的一場座談會上,臺灣產經界人士直言,這是給予臺商尤其是臺灣年輕人的一個機會,希望臺灣執政當局能正面看待。

  臺灣當局經濟主管部門前負責人、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顧問尹啟銘說,要把“31條”視為臺灣產業和人才提升競爭力的機會,要借助大陸市場提供的成長環境擴大規模、降低成本,思考如何利用這些措施充分發揮臺灣產業和人才的優勢。“這是必須有的認識。”

  針對島內有人認為31條措施是“掏空臺灣”,尹啟銘表示,臺灣要改善提升投資環境,目前的問題是不夠開放和自由化,沒辦法讓臺灣企業充分自由運用經濟全球化之下的市場機會和發揮自身優勢。臺灣執政當局“碰上大陸,政策就只有只出不進”,不允許“大陸好的企業和營運模式進來與臺灣企業結合”,這種種不運用“外在市場機會和資源”導致臺灣產業發展受限。

  尹啟銘認為,提升競爭力包括人力和產業兩方面,“31條”給了臺灣機會,但能否把握機會關鍵看自身能力。他也希望,大陸方面進一步細化配套實施細則和辦法,做好落實,並建議臺灣相關產業公會、協會與大陸有關方面建立平臺,推進措施落實,解決好執行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臺灣“兩岸經營者俱樂部”主席王國安“登陸”近20年,他說,臺商在大陸當前面對問題是,近年來大陸各行業“格局已成”,臺商面臨被發展形勢“甩開”的境況,不提升競爭力就可能連“附著”能力都沒有。如今,大陸多次表示願意與臺胞分享發展機遇,31條措施就是給予臺灣百姓尤其是中小企業、專業人才和青年的最大機會。

  他說,大陸現在走向高品質發展,要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發展服務業非常重要,這恰是臺灣的強項。31條措施又給了臺商和臺灣人才一個“入口”。臺灣不少行業過度競爭,人才在島內供過於求、薪資不振,去大陸發展既是個人的機會,也會對臺灣有貢獻。

  “臺灣有百多萬人在大陸工作,養活了多少家庭。”王國安說,臺灣當局如果能用這樣的眼光看待大陸出臺31條措施,“就是臺灣之福”。“臺灣就業市場死水一潭,很多人十年幹不到店長,因為沒有人才流動,而現在大陸提供了一個大機會!”

  臺灣工商協進會副秘書長邱一徹認為,大陸出臺相關措施,無論在大陸的臺商還是島內其他企業都表示樂見,民調也顯示民眾認為這是大陸的善意,應善加利用讓臺灣企業更壯大。同時,臺商要與時俱進,積極轉型升級,否則再多惠臺措施也沒有用。也希望相關政策更好落實,做好推廣宣導。

  上海市臺資企業協會副會長蔡世明說,大陸對臺政策有延續性,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這是惠民,給了一個大市場。”

  “臺灣年輕人為什麼想去大陸?因為他們看到幾年後的市場,現在不去,將來就落後了!”他說,“大陸出臺31條措施,是給臺灣年輕人公平發展的機會。臺灣年輕人不怕競爭,很優秀,只是欠缺機會,大陸給了臺灣年輕人一個舞臺,我們作為引路人,應該想辦法讓他們能夠在大陸發光發熱。”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