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武漢創業指數位居全國第七 “武漢智造”發展新動能

2016年07月22日 09:24:00來源:楚天金報

  圖為:生物城風景圖

  楚天金報訊 □本報記者劉曉傑 通訊員蔣于 胡妍

  今年以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困難面前,我省經濟運作基本面穩定向好,新經濟成長勢頭正在加快,全省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新,穩中有進,進中向好”態勢。今天起,本報推出“堅定信心換道超越 尋找湖北經濟新動能”專欄,反映我省各地各行業的典型經驗,並針對現實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時刻看能力。

  在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化的特殊時期,今年上半年,大武漢硬是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1到6月,武漢國民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6%、較全國增速高0.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幅達到12.1%。創新,正在加速促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

  接下來,武漢將以打造創新環境、集聚人才、引進項目為著力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降低電氣水地和融資成本。

  創新與創業並駕齊驅,大武漢正加速挺進國家中心城市序列。

  關鍵詞:找動能

  以12.1%增速領跑“武漢智造”已成頂梁柱

  十餘年如一日的付出,讓老周終於看到一點曙光。

  “可實時監測100多種有害物質。”昨日,在光谷核心區寫字樓,“瞪羚企業”武漢巨正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發武指著一個“特殊”晶片告訴記者,憑藉著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這款“光谷造”正式入選國家環境服務業試點名單。整個湖北僅此一家。

  據其介紹,作為全國污染源線上監測領域唯一試點,目前這款“光谷造”已在恩施州全面試用,所有工業廢水排放監測數據都會實時上傳,等於給排污企業戴上緊箍。

  “市場空間巨大!”周發武介紹說,目前,僅我省需要使用上述監測系統的企業就多達3000家。

  很顯然,周發武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統計顯示,今年1到6月,武漢高新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同比增長12.1%,高於GDP增速4.5個百分點,正成為武漢產業“頂梁柱”。

  武漢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稱,先進製造業、光電子資訊、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新動能”,已佔武漢規上工業新版圖逾九成。以九州通、人福醫藥、武鋼、武船和烽火通信等為代表的一批“武漢智造”標桿企業,正加速夯實大武漢的新動能。

  日前,武漢已正式制定出臺《武漢製造2025行動綱要》,提出以“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為抓手,力爭到2025年,全面建成國家先進製造業中心。

  關鍵詞:引人才

  實施城市合夥人計劃人才洼地成為創業高地

  年輕人在哪,哪就是未來。“北京有壓力,武漢有吸引力。”7月19日,在光谷創意產業基地,東湖文化科技產業高峰論壇現場,北京市文創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梅松坦言,大武漢正成為全球人才創業高地。

  此言不虛。

  早在去年夏天,武漢就吹響“創新集結號”,讓武漢成為“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的試驗場,大力培育引進創新創業者和創業投資人作為“城市合夥人”,結成“奮鬥共同體”。

  以光谷為例,依託“3551人才計劃”等項目,目前東湖高新區平均每個工作日新增市場主體61戶,大批高端人才從海外、沿海回流至此,武漢已經成為人才和資本的新樂土。

  武漢光谷創意基地董事長王開安告訴記者,作為國家級產業基地,該基地的人才聚集效應正在明顯加強,自2008年起,已孵化出博潤通等16家國家級動漫企業,數量佔全省80%以上,並已創造業內多項第一。

  7月12日,標準排名、騰訊研究院、優客工場聯合發佈“中國大陸最宜創業城市”排行榜,武漢憑藉創業熱度、政策環境、智力支援三大指標,位列全國第七,被認為是中國中部創業中心。

  放眼望去,以光谷為大本營,一批“獨角獸”企業組成的武漢軍團正奮力領跑。

  關鍵詞:降成本

  為企業實實在在減負“輕裝上陣”提升競爭力

  春江水暖鴨先知。

  在複雜多變的經濟大潮中,一線企業是感受最敏感、最深刻的。

  昨日中午,在光谷民族大道上,談及剛剛執行的“營改增”新政,某餐飲企業老闆對記者坦言,通過稅負抵扣,“我們餐館一年的稅負估計可減少6萬元”。

  據測算,自5月1日“營改增”全面推開以來,武漢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90%以上的企業稅負降低,17萬多戶個體戶和企業受益。

  就在不久前,在一個主題為“減負”的企業座談會上,武漢企業聯合會會長鄺培潤直言,希望政府在服務清單上多做文章,比如提升辦事效率,加大品牌培育,支援配套產業,提供培訓支撐等。打出減負組合拳。

  為此,武漢已經出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旨在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平臺缺失、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力和發展空間不足等諸多“疑難雜症”。下一步,武漢將研究出臺政策幫助企業降低用工、用能、物流和收費等領域的成本。武漢已申報全面創新改革方案,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

  專家點評

  抓牢“長中城市群”建設契機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大武漢必須牢牢抓住長江中下游城市群建設這個契機。在國家既定戰略中,武漢與上海、重慶一起,作為長江流域三大中心城市,一線穿珠,使中國中部與東部、西部三大板塊有機結合,進而形成一個整體。在本區域內,武漢、長沙、南昌形成等邊三角形的“一個半小時”經濟圈,有利於打造跨區域城市群。其中,武漢經濟體量最大、人口最多、實力最強,是“區域脊梁”。國家賦予武漢非常重要的使命。

[責任編輯:崔瀝心]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