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30年發展歷程:解碼中關村

2016年07月29日 09:21:00來源: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26日電(實習記者 付一鳴 樊東林 閆章默)“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充分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徑,要堅決消除各種束縛和桎梏,讓創業創新成為時代潮流,匯聚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新動能。”2015年5月,李克強總理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考察調研時強調。而中關村的發展歷程,也恰恰印證了李克強總理的講話。2016年7月,中國青年網記者來到中關村,追尋歷史,跟隨鏡頭,解碼中關村。

  每天清晨,無數人涌出中關村地鐵站,消逝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中。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卻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背著背包,拿著電腦,既不是去往寫字樓的白領,又不是前來購物的遊客,他們的目的地是“咖啡館”。而這些咖啡館就是中關村的奧秘所在。

30年發展歷程:解碼中關村

  中關村創業大街。中國青年網記者 樊東林 攝

  孵化器助力青年人實現夢想

  中關村科技園區內的各類孵化器已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搖籃。園區內擁有中關村國際孵化器、豐臺科技創業中心、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清華科技園等各類孵化器39家。

  這些孵化器大多裝修成咖啡館的風格,點一杯咖啡就可以享受孵化器所帶來的所有便利。創業者們不僅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支援,還會獲得投資人的主動邀約。而咖啡廳的環境則恰好緩解青年創業者的緊張情緒,使他們更加從容地展示自己,贏得投資人的青睞。

  中關村創業大街集聚了一批創業服務機構。車庫咖啡、言幾又、天使匯等10余家創業服務機構入駐街區。雖然面積越來越大,座位越來越多。但每天大量的青年創業者在這裡集聚,有時來的晚了甚至連座位都沒有。

  在車庫咖啡,記者見到了合夥人石宇,他表示:“希望讓更多早期的創業者非常舒服的,非常直接的,非常輕鬆的見到投資人,能夠和投資人直接的交流聊天。讓投資人到創業者中間來。”“把精力和工作的重點聚焦到兩個方面上,第一個是對創業氛圍,創業土壤的改造和優化。第二就是生產好項目,把原來談不上好項目的團隊,想法通過加工幫助變成好項目”石宇對記者說道。

30年發展歷程:解碼中關村

  車庫咖啡合夥人石宇。中國青年網記者 付一鳴 攝

30年發展歷程:解碼中關村

  棕櫚大道員工吳祥熹。中國青年網記者 付一鳴 攝

  當問到在創業大街的工作狀態時,棕櫚大道員工吳祥熹說道:“在這裡工作比較輕鬆,不像以前的公司每天都在忙,在這裡比較有規律,腦子不會亂。”吳祥熹認為“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工作是青年人首選的地方”。

30年發展歷程:解碼中關村

  創業青年李翔。中國青年網記者 付一鳴 攝

  不光是吳祥熹,從事無人機創業項目的李翔對記者說道,“在這裡我感覺大家有很強的探索的慾望,一坐下來就會有很多人跑來交流自己的思想,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氛圍”。李翔告訴記者,對自身專業技能十分自信的他,一畢業就召集了幾名同樣有專業技能的同學合夥開公司創業,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今年公司就要掛牌成立了。但在正式成立之前,他還是選擇來到中關村,來到創業大街,和其他的創業者交流心得。

  中關村的發展歷程

  中關村最早的雛形是1988年5月10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的全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改革試點區。僅過了短短8年。1996年,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已成為中國的“矽谷”,成為亞洲最成功的四個高科技園區之一。到1999年,經過十餘年的努力,中關村已發展有高新技術企業4000多家,全國最大的電腦生產企業聯想集團、控制華文排版市場的方正集團以及四通集團等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從這裡走向世界。1999年6月,國務院批准創建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2000年6月20日,中關村科技園西區、上地資訊產業基地北區等兩大重點建設工程破土動工。到如今,中關村已經發展為一區十六園。園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4000家,新誕生高新技術企業4268家,一批符合市場經濟運作機制要求的高新技術企業群體的形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責任編輯:崔瀝心]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