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日期:2011-10-10 15:44 |
|
|
孫中山先生和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海外各地成立興中會、同盟會等團體,南洋華僑慷慨出資資助革命,對中山先生倡導的振興中華的民主共和事業也都大力支援,同時積極地支援和投入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
晚清時期,清政府因割地賠款國庫虧空,人民更是痛苦不堪、無法維生。居住在東南沿海閩粵兩省民眾開始大批往南洋群島(新加坡、馬來亞)移居。有的是投靠已經移居當地的鄉親,更多的是以賣身的條件當苦力前往,希望賣身期限過後能夠賺錢來讓自己和家鄉的親人過好日子。
這個時候,孫中山先生和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海外各地成立興中會、同盟會等團體,正式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革命目標,並於兩廣、雲南等地多次起義。
革命事業必須要有巨大的資金做為後盾,中山先生經年奔走海外籌集革命經費。當時南洋群島都淪為殖民地,華僑都被統治者歧視和壓迫,大多懷念故土,熱愛祖國。許多華僑並不富有,但是他們基於對中山先生的信任和敬重,都慷慨出資資助革命。
新加坡和馬來亞華僑多以種植和採礦業者為眾,他們都很節儉,也善於理財。中山先生先後八次抵達新加坡,多次住宿于當地殷商張永福的洋房別墅“晚晴園”,並在此樓成立同盟會南洋支部。中山先生每次抵達新加坡時都受到當地華僑熱烈歡迎,華僑們也積極地籌措革命經費給中山先生。當國內起義失敗,革命者也大多逃往新加坡,他們抵達後,當地華僑都會提供膳宿和安排工作,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
1909年初中山先生把設于新加坡的同盟會南洋支部遷移至檳城繼續推動革命事業。1910年11月13日中山先生在檳城召開同盟會領導人秘密會議(此會議後稱為庇能會議),策劃翌年在廣州發動第十次武裝起義,地點選在廣州近郊紅花崗(後改為黃花崗)。參與者除了檳城當地華僑外,更有遠道從怡保、吉隆坡、芙蓉和馬六甲等地而來的華僑。
黃花崗起義失敗,殉難人數72人中華僑有29人。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滿清政府。革命成功後,中山先生稱“華僑是革命之母”。(作者為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新南威爾士州分會副會長)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