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第十二屆 > 論壇播報

“海峽論壇”開幕,2000台灣民眾與會

時間:2020年09月21日 09:14:00來源:環球網

  即使面對新冠疫情和臺灣民進黨當局的極力阻撓,兩岸年度最大民間交流活動“海峽論壇”如期召開,臺灣方面有2000人參與。

  第12屆“海峽論壇”重頭戲論壇大會20日登場。全國政協主席汪洋通過預先錄製的視頻向大會發表致辭稱,今年雖然有新冠肺炎疫情和島內人為阻撓的不利影響,但論壇仍然隆重舉行,“大批臺胞赴會,充分證明兩岸民眾交流意願真誠強烈,任何勢力無法阻擋”。他說,兩岸關係幾十年的發展也證明“交流則兩利,隔絕則兩傷”,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異常嚴峻,前8個月兩岸貿易額逆勢增長10%,也充分說明祖國大陸始終是臺灣最堅強的後盾、最篤定的依靠。然而,島內有人卻要限縮兩岸交流合作,妄圖與大陸經濟脫鉤、文化斷鏈,“這不是政治分歧,而是歷史逆流;不是為民眾興利,而是為一己之私,對臺灣有百害而無一利”。汪洋警告稱,“臺獨是絕路,挾洋自重鋌而走險,只會給臺灣帶來不可承受的風險”,在某些外部勢力眼中臺灣只不過是與大陸博弈的棋子,“大陸在一窮二白的年代鐵骨錚錚,今天更不會容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受到任何損害”。

  臺灣中時電子報20日稱,大陸出席論壇的最高級別領導分別是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和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在論壇大會前,由劉結一齣面會見重要的臺灣客人,包括新黨主席吳成典、名嘴黎建南、“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重量級臺商李政宏、黃紫玉、孫德聰,在大陸發展的臺青鄭博宇、楊品驊、在陸臺胞代表盧麗安等50余人。聯合新聞網20日稱,劉結一19日在廈門市海滄區走訪台灣青年參與鄉村建設情況,並與在閩臺灣青年代表座談。這是他今年首次親自參加兩岸大型交流活動。

  臺灣《中國時報》稱,今年有近2000名臺灣民眾登陸與會。臺“中央社”稱,本屆“海峽論壇”受疫情影響,加上陸委會不鼓勵民眾參加,多場活動的臺灣方主辦人都以錄影致辭方式參與。“海峽青年論壇”開幕式上,臺灣主辦方如全臺創新創業總會會長楊立昌、中華青年交流協會理事長黃榮護等都未到現場,而是以視頻致辭,前“立法委員”邱毅也以視頻方式評論青年創業。20日開場時,大會還播出了一連串未能前來的臺灣人士祝賀短片,包括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前臺北縣長周錫瑋、新黨榮譽主席郁慕明和名嘴黃智賢等十余人。

  親自登陸出席論壇的新黨主席吳成典20日在開幕式上說,之所以排除一切障礙也要來“海峽論壇”,是因為相信“戰爭無情、和平無價”。在復旦大學外文學院任教的盧麗安致辭時則強調兩岸要融合發展,只有融合發展,才能保障兩岸共同美好的未來。

  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吳成典表示,當下的兩岸局勢甚至比1996年更緊張,他無法評估“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只是希望“連幾率都不要有”。對於國民黨決定取消組團參會一事,他對記者說,這出乎他的意料,“兩岸雖然有小小的困難,但不能因小失大,不溝通怎麼可能和平發展?”吳成典說,未來還是會堅持參加“海峽論壇”,“現在我們的民意代表人數可能比較少,所以希望繼續努力,下一次選舉能夠多一點出來”。

  《聯合報》19日稱,和往年不同,今年的論壇不是期待大陸將宣佈對臺新利多、新政策,而是關注有哪些人來參加,層級有多高,臺灣還有誰甘冒“反滲透法”和“國安五法”之險,跨海赴閩交流。中時電子報稱,在年年參與採訪的經驗中,深刻感受到參會者所關心的議題有別以往,不再是期待今年有何惠臺新政策,而是關注兩岸的和平契機是否因為不往來而斷送。香港中評社稱,今年的“海峽論壇”是在三個特殊的環境背景下登場的: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蔓延與防控,造成很多的不便與障礙;二是臺灣執政當局的抹黑、阻撓、限制與恫嚇,給有意出席論壇的臺灣民眾和團體增加不小的壓力和困難;三是美國的刻意挑戰和美臺關係的升溫,加劇了中美關係的緊張,兩岸和平面臨空前挑戰。也正因為如此,兩岸民間交流、交往更加重要,“海峽論壇”有其特殊的增進了解、增信釋疑作用。

【編輯 楊永青】
論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