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第十五屆 > 論壇播報

兩岸同名村廈門聯誼 共賞非遺共話親情

時間:2023年06月21日 09:35:00來源:台灣網

兩岸嘉賓共澆金沙啟動活動(圖片來源:福建省臺聯)

  台灣網6月21日訊 第十一屆“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日前在福建廈門拉開帷幕。聯誼活動以“技同習”為主題,近200名兩岸同名同宗村鄉親及兩岸民俗專家、非遺傳承人等在禪茶飄香,古琴清幽中,搭建兩岸民間非遺文化交流平臺,增進兩岸鄉親的親情鄉誼。

  活動中,閩南師範大學臺灣教師李姿瑩,臺灣布袋木偶戲藝人趙金統,福建省級非遺南音代表性傳承人、臺灣藝術家卓聖翔等嘉賓侃侃而談,與在場的兩岸嘉賓分享了兩岸技藝傳承的故事。當卓聖翔作曲的南音《喜今日》在現場演播廳奏響時,一曲嫋嫋鄉音,引起全場共鳴,仿佛訴說著中華非遺技藝在海峽兩岸的薪火相傳和生生不息。

  鄉情連兩岸、同名亦同心。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指出,閩臺同名村,承載著兩岸同胞的濃濃親情,昭示著兩岸同胞的血脈傳承,是兩岸同胞“同屬一家人”的歷史印記,是中華民族無法割斷的永續香火。衷心期盼兩岸同胞常來常往,走尋根之旅程、溯宗親之源流、傳中華之文明,努力作兩岸融合發展的“溝通者”、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者”。

  福建省海外聯誼會副會長李文慎表示,兩岸傳統技藝一脈相承,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結晶,訴說著綿延千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澱,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和精神紐帶。真誠期盼廣大臺灣同胞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兩岸同胞心手相牽,讓彼此心與心更近、情與情更濃。衷心希望廣大臺灣同胞把握歷史大勢,秉持民族大義,攜手團結奮進,共用發展成果,共創盛世榮光,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臺灣閩臺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主任朱明月,在臺灣熱心傳授京劇表演藝術,積極從事兩岸文化交流。她說,同名村聯誼活動,歷經十載,一路走來充滿濃濃的鄉情,充分展現了兩岸同根同源、血濃于水的血脈親情。期待通過本次活動,加強兩岸間文化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傳承好、發揚好中華傳統文化技藝。

  臺灣新店鄉親聯誼會理事長張國琳,祖籍福建安溪縣大坪村,從事祖傳老本行制茶手藝。他說,其先輩渡臺後,經多方漂泊,最後在臺北市木柵區貓空落戶制茶。300多年來,從安溪老家祖傳的制茶工藝一代代傳承了下來,成為家族的安身立命之本。此次赴閩返鄉,更加深切地體驗到飲水思源和緬懷祖德的那份感動。

  “早在100多年前,廈門集美的板橋村人遷居臺灣淡水的南勢埔,南勢埔整個村莊300多人基本都是集美板橋張氏後裔。百年來,兩岸鄉親習同俗、居同厝、食同味、技同習、鄉同音,連起名也同按族譜的字輩來。”臺灣同名村板橋張廖簡宗親會理事長張育龍如是說。他還表示,集美板橋村每年正月十六的春祭,臺灣宗親們都會組團回鄉參加活動。多年來,兩岸同名村鄉親的民間交流、往來互動都很頻繁熱絡。

  福建省臺聯負責人介紹說,“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是福建省臺聯加強兩岸同名村宗親互動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動,此前已成功舉辦十屆。往屆以“婚同俗、居同厝、曲同調、箋同墨”等為主題的活動,深受兩岸同名村宗親喜愛,搭建了兩岸同名村鄉親交流互動平臺,在兩岸基層民眾中產生了廣泛和積極的影響。本屆兩岸民間非遺文化交流活動,旨在讓兩岸同胞一起回望共同的文化傳承和歷史記憶,發揚和繁榮中華非遺文化,深化兩岸共同印記,賡續文化根脈,加深親情鄉誼,增進心靈契合,促進兩岸的融合發展。

  活動期間,臺灣同名村鄉親還在當地宗親陪同下,分赴泉州晉江市、漳州華安縣及福州市等地開展“原鄉之旅”;赴廈門集美區,一起參觀“共同家園 共同記憶”——閩臺關係檔案展。(台灣網福建省臺聯通訊員 周雄銘)

【編輯 郭碧娟】
論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