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6月25日電(記者郭圻)閩臺家譜檔案應共建共用、加強兩岸檔案文化交流合作、生成式人工智慧如何運用於檔案策展……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25日齊聚福州,針對如何用好數字技術,加強兩岸檔案文獻的保護、交流和活化利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加強“遷臺記憶”檔案文獻的挖掘和保護是此次座談會的重要議題之一。福建省檔案局局長陳熙滿表示,明清以來,福建大量居民遷居臺灣,他們在兩岸往來過程中,留下了文書信件、族譜賬冊、影像和實物等檔案資料,這些資料是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的歷史見證,應加強挖掘和保護。
福建省檔案館副館長馬俊凡表示,從2022年開始,福建省相關部門面向海內外公開徵集“遷臺記憶”檔案文獻,得到社會各界的熱情支援。截至目前,福建省徵集到相關文獻資料5.13萬件。
臺灣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名譽教授薛理桂表示,兩岸相關部門應加強合作,對兩岸居民家譜檔案進行收集整合,建立類似閩臺兩地家譜聯合目錄,開展口述歷史研究工作,方便兩岸民眾查檔和交流。
臺灣佛光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朱浩毅表示,應做好新一代“遷臺記憶”檔案資料的徵集工作,比如通過口述歷史的方式,收集涉臺婚姻家庭故事和實物,保存兩岸居民的幸福記憶。
利用數字技術促進兩岸檔案文獻的保護和利用是另一個重要議題。“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與檔案文獻的融合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臺灣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教授林巧敏說,通過相關數字技術工具,讓圖片中的人物說話,大大增強了互動體驗效果。
臺灣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兼任副教授歐陽崇榮建議,兩岸相關部門應制定聲音、圖片、動畫影像等檔案資料的統一格式標準,有利於兩岸檔案資料長期的保存和交流。
與會專家紛紛表示,可用好數字技術,活化利用兩岸檔案資料,使其更好服務兩岸融合發展。
馬俊凡介紹,福建省檔案館與相關單位合作,利用“遷臺記憶”檔案資料,編撰了《明清宮藏閩臺關係檔案彙編》《抗日復臺檔案選編》等書籍,拍攝了《兩岸家書》《臺灣·1945》等影視作品。下一步,福建省檔案館和福建省臺聯等相關部門將推出“‘遷臺記憶’背後的故事”主題展,同時著力打造兩岸青少年檔案文化交流基地和平臺等。
此次兩岸檔案文化交流活動由福建省檔案館主辦,為期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