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廈門6月18日電(記者陳斌華、許雪毅、陳鍵興)幾年前,臺北姑娘黃良玉跨越臺灣海峽到廣東,本只想進行一次旅遊考察,卻意外收穫一段兩岸婚姻。
2009年,她與在東莞外企工作的河南小夥子任貴生情定終身,婚後定居高雄。近日帶著3歲多的女兒來廈門參加第五屆海峽論壇時,她告訴記者,一家人未來也許會到大陸發展。
臺灣海峽南口寬約410公里、北口寬約200公里,平均水深約60米,自古便是祖國大陸與臺灣島的天然阻隔。1949年後,臺海上空戰雲密布,別說通婚,就連人員往來都不可能。
直到1987年臺灣當局開放老兵探親後,長達38年的兩岸隔絕狀態才被打破。但在2008年5月以前,臺海局勢動蕩不安,更幾度瀕臨危機邊緣。
“我在臺中野戰部隊服役,當時營區全部取消休假,我們戴著鋼盔、扛著槍睡覺。”出生在臺灣南投的高嘉駿,對上世紀90年代臺海一度緊張的氣氛記憶猶新。
危機解除不久,他跨海到大陸求學,先後在福建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並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2009年,他被福建中醫學院聘用,成為首位被大陸高校錄用為編內大學教師的臺生。
“我在福州買房子時,對方驚問‘你是臺灣人怎麼會有公積金?’我說,我還有醫保、社保呢。”高嘉駿說,“民間交流日益活絡,兩岸百姓已經不分彼此。再過10年,等我們的小孩在大陸成為新一代臺灣人時,他們對彼此的融合將更有感觸。”
“臺灣海峽兩邊曾經發生了多少生離死別!如今我想到的卻是兩岸大學生共同創作的一首歌。”國務院臺辦副主任葉克冬在第五屆海峽論壇上動情地念起一段歌詞:“我們的心,從沒有海峽的界線,在同一個天空,有著相同的語言,等待著我們,相聚……”
他說:“這就是現代年輕人對當今臺灣海峽的認識。它就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催生兩岸新的親情、友情和愛情。”
1987年迄今,已有34萬多對兩岸居民登記結婚,僅2012年在大陸登記的就有約10500對。目前臺灣每9對新人中,就有一對是兩岸聯姻。
俏江南總裁汪小菲與臺灣知名藝人大S,就是其中的一對。在第五屆海峽論壇期間舉辦的第二屆兩岸婚姻家庭論壇上,他與其他160多位兩岸婚姻當事人,講述了自己的情感故事,“分享幸福,為愛加油”。
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突飛猛進,投資、求學、探親、旅遊等都實現了雙向化。2012年,兩岸人員往來總量接近800萬人次。
“近年來,兩岸社會交流出現了一些新現象,不斷向雙向化、正常化邁進,也印證了兩岸社會交流交往過程中日益融合的必然趨勢。”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石正方說。
她舉例說,如今,在大陸的居民小區見到一家臺灣人,在臺灣的街頭巷尾偶遇幾位大陸“背包客”,大家都已“見怪不怪”。
“我每年多次往返兩岸,是兩岸直航的受益者。”前來參加第五屆海峽論壇的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趙怡,因為在上海一所大學兼有教職,幾乎每個月都要來大陸。
他深有感觸地說,兩岸“三通”這一步走了足足60年,如今更期待兩岸社會“全面對接”,以進一步拉近距離、增進感情、消弭嫌隙、促進融合。
“海峽的變遷不僅體現在物理距離的跨越,也在於心理隔膜的消除。”石正方說:“一個明顯的感覺是,兩岸同胞對彼此的認識慢慢從懷有敵意、看不順眼,到客觀了解、平和做出越來越多的正向評價。”
“當然,海峽的‘消失’是一個漸進、長期的過程,畢竟兩岸的制度、規範、價值觀念等還有不少差異,但我們看到,這種融合在加速推進。”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