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專家陸炳文(資料圖)
【觀點】
閩南文化是一種移民文化,是河洛文化向外播遷的一個支脈,孕育在福建南部地區,又超越了閩南地區成為所有閩南人共同的民係文化。
閩南文化的基本特徵是重鄉崇祖的生活哲學、愛拼敢贏的精神氣質、重義求利的價值觀念和山海交融的行為模式。
在第十二屆河洛文化研討會上,這個觀點獲得大部分專家認同
昨日,在第十二屆河洛文化研討會上,大部分專家指出,閩南文化根源於河洛文化,至今尚保留著深厚的基因和元素。臺灣文化是閩南文化的發展和繼承,成為聯繫兩岸同胞親情的重要紐帶。
史實:河洛人民大規模南遷
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說,河洛文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黃河與洛水流域的文化;二是指自晉代以來,不斷從以河南固始為中心的中原地區所傳入福建、廣東、浙江等地的,特別是閩南區域所形成的文化體系。
河洛地區人民大規模南遷是公認的歷史事實。據考證,閩人族譜大部分籍貫為河南固始。從秦漢開始,歷經唐宋元明清,河洛地區的人民因不堪戰亂災疫,從中原遷移到閩粵。
事實:閩南話接近中原古音
南下的河洛人從中原地區帶來宗教、思想、文化、語言、戲曲、藝術、風俗習慣等。如今的閩南方言,就是最接近於唐宋時期的中原語言,是史學界公認的“華夏中古音活化石”。而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忠、孝”也成為閩南人的道德理念。
創新:與閩南海洋文化結合
昨日,有專家指出,南傳的河洛文化不會完全保持原有形態,而是與閩南的海洋文化相結合,並有所創新、有所發展。隨著閩南人口廣泛分佈世界各地,閩南文化已經超越地域,成為一種更為廣泛的世界存在。
發展:“阿同”加深兩岸親情
“中國人和外國人最大的不同,在於有種根深蒂固的‘阿同’觀念,即同宗同鄉族。”臺灣專家陸炳文說,特別是最近幾年,兩岸關係借助政府和民間的力量,加強交流,深化合作,親情在兩岸同胞間涌動,鄉情在“阿同”意識中交融,延續著兩岸間共有的河洛文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