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翔宇:警惕“棉花糖”吹成“泡泡糖”

2010-10-29 09:31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7月以來,受到天氣因素影響以及貨幣氾濫推動,大宗商品尤其是農產品價格開始連續大幅上揚。歷來走勢相對平穩的糧食作物率先啟動,小麥期貨7、8月間價格飆升近一倍;此後,各類農產品相繼發力,市場容量相對較小的經濟作物表現尤為出色,棉花期價創美國內戰以來的140年新高。國內方面,農產品期、現貨價格同樣是一路飆升,多個品種價格創出歷史新高。受此推動,農產品相關上市公司走勢強勁,多只個股創出歷史新高。

  經過連續上漲之後,農業板塊整體估值已經處於相對高位,而隨著新一季作物的采收上市,農產品期現貨價格將面臨較多的不確定因素,近期漲幅較大的棉花、糖等相關個股尤其需要注意。如何吃好這波“棉花糖”行情,如何避免將“棉花糖”吹成“泡泡糖”,是當下值得警醒的一個問題。

  本輪農產品市場的大幅上揚,受到天氣、量化寬鬆、美元疲弱等多種因素推動。2009年至2010年,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接連對全球農作物尤其是經濟作物棉花、糖的生產造成惡劣影響。上半年,受厄爾尼諾現象持續影響,西太平洋降雨減少,造成南亞、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等地大範圍的嚴重乾旱,中國西南甘蔗主產區遭遇連續第二年的大面積減產;而從今年年中開始,拉尼娜現象出現,造成印尼,澳大利亞東部、巴西東北部,印度等地的大量降雨,棉花生產大國印度頒布棉花出口禁令,主要食糖出口國巴西產量大幅減少。此外,三季度開始主要經濟體相繼啟動量化寬鬆政策,國際市場資金氾濫,而美國經濟疲弱導致美元持續下跌這兩大因素也推動了期貨價格的持續上行。

  隨著農產品價格的持續上行,市場對於相關公司盈利預期也在不斷提高,但從行業產銷特點以及最近公佈的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看,市場對於棉花、糖等相關公司業績的預期似乎過於樂觀。

  我們看食糖的生產特點,南方糖廠開榨、收榨的時間一般為11月至次年的3月,主要銷售期集中在次年1月至9月,根據中國糖業協會每月公佈的全國食糖產銷進度,七月全國銷糖率為83.68%,8月為92.52%,9月達到97.05%,而廣西產銷率更是領先於全國水準。也就是說,全國主要糖廠已經在9月前完成絕大部分銷售,09/10榨季食糖產量目前主要停留在流通環節或最終客戶端,9月之後市場價格的上揚對本榨季糖廠的盈利已經影響不大。這一點從南寧糖業三季報中亦有體現,公司三季報毛利出現下滑,主要是由於三季度機制糖銷售已近尾聲,而機制紙的虧損仍在進一步加大。

  另外,我們看棉花相關的上市公司,目前市場將新農開發、新賽股份、冠農股份等歸為棉花收益品種,但從這幾家上市公司近幾年的業務方向看,或正在進行多元化擴張,或正在其他行業轉化;從這幾家公司三季報的表現看,棉花價格上升對公司整體收入、利潤的影響同樣低於市場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與期貨價格形成明顯負相關關係的美元近期有明顯轉強跡象,儘管G20會議一度對美元形成利空,但美元指數仍在77附近獲得堅實支撐,有明顯的轉強跡象。此外,10/11榨季新疆甜菜糖已經開榨,新糖正陸續上市,而2010年國內新棉已經開秤,美國新棉採摘也已過半,未來期價走勢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同樣將面臨一個更加不確定的外部環境。

  短期來講,農產品相關公司連續暴漲的可能正在降低,不確定性正在不斷加大,投資者可能要將目光更多的投向相關的替代品。從歷史經驗看,很多期貨產品之間存在較為明確的相關關係,比如貴金屬中金、銀的比價關係、農產品之中小麥、玉米、稻米的比價關係、玉米與生豬的比價關係、棉花與化纖的比價關係等等,今年7、8月小麥暴漲就帶動了玉米、稻米走強。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隨著棉花的大幅走高,化纖類產品價格開始明顯落後於棉花漲勢——近兩月鄭州商品交易所PTA價格上漲已經超過20%,但是棉花與替代性最強的滌綸短纖之間的價差仍在不斷拉大,目前已經創出近六年以來的價差新高,從歷史經驗看,化纖類產品價格仍有較大的補漲空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