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星:外資銀行應走出個性化發展之路

2011-12-26 09:54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出席入世10週年在滬外資銀行發展座談會並講話,強調外資銀行應發揮自身優勢,找準自身定位,走出差異化個性化發展之路。

  會議回顧和總結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0年來在滬外資銀行經營和發展情況,展望了外資銀行未來的發展趨勢。自2001年末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上海外資銀行的經營發展充分顯現了全面開放的正向效應,經營規模、客戶對象和服務能力均得到飛躍發展,經營基本面健康,本土化程度逐步提高,逐漸融入整體經濟環境。上海轄內外資銀行資產規模從2001年入世時的不到2000億元人民幣,到2006年末全面開放時的約5100億元人民幣,直至2011年10月末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已增長了5倍以上。

  王兆星在講話中表示,入世10年來,我國最重要的變化是實現了中外資銀行監管法規的統一,外資銀行在我國全面享有國民待遇,這為銀行業提供了更加公平、更加規範、更加透明的市場環境和法規政策環境,對於在華外資銀行具有重要意義。

  王兆星指出,入世10年來,外資銀行已經深深融入中國經濟金融改革發展過程,成為中國經濟金融,特別是銀行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外資銀行對中國經濟金融的改革創新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和積極的作用。在融入中國經濟金融改革發展進程中,外資銀行自身也充分分享了中國經濟金融快速發展的成果,得到了快速發展。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不僅要看市場份額水準,更要看所享受的監管政策、標準和制度的統一,要看到自身的成長和發展速度。經過大致測算,10年來,外資銀行資產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9%;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6%。而且,這種快速增長是高品質和健康的。10年來,外資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下降到0.33%;資本充足率達到18.2%,其中核心資本佔到90%以上;貸款撥備覆蓋率達到252%。可以看到,在資產業務得到快速增長同時,外資銀行在風險抵禦能力、穩健發展能力也得到極大提升。這足以證明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效果,也同外資銀行的艱辛努力、審慎經營密不可分。

  王兆星強調,我們不僅要看到過去十年的進步,更要正視未來的機遇和挑戰,著眼長遠發展。外資銀行應該要有長期的戰略、長期的承諾,經過長期耕耘,實現長期收穫。儘管當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困難,中國未來也可能有經濟放緩等困難,但更要看到,中國當前正處於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現代化的進程,而這必然為銀行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外資銀行要想在此過程中抓住機遇,充分分享中國發展成果,就要靠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服務水準、發揮自身優勢、找準自身定位,真正走出差異化、個性化的發展道路。同時,中國監管當局也將繼續努力,在加快提高監管一致性、實施國際新標準的同時,結合中國銀行業實際情況,提高監管能力、水準和透明度,提供更加公平、更加規範、更加透明的發展環境。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上海銀監局主要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銀行三部主要負責同志及在滬10家外資法人銀行董事長或行長、10家外國銀行分行行長參加會議。(記者 李倩)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