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正式發佈了專家組報告,標誌著中美電子支付世貿爭端案時隔一年多後終於有了初步結論。報告中,專家組駁回了美方關於銀聯市場地位的指控,認定涉案措施沒有禁止外國服務提供商進入中國市場;駁回了美方關於外國服務提供商可以通過跨境方式提供電子支付服務的主張;認定外國服務提供商在中國設立商業存在,必須滿足中方服務貿易減讓表的有關設立要求。
報告結果好于預期報告發佈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就此表示,中方對專家組的上述裁決表示歡迎。但他同時表示,專家組認定涉案的電子支付服務屬於中方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開放的“所有支付和匯劃服務”,中方對此持保留意見。沈丹陽還表示,中方將認真評估專家組報告,並按照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式妥善做好本案後續工作。
當然,這次裁決並非最終定論,因為根據世貿組織有關規定,訴訟雙方如對裁決有不同意見,均可在60天內向世貿組織提起上訴,事情將如何發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事實上,銀聯與VISA的爭端由來已久,近年來銀聯海外業務的迅猛發展讓VISA頗為“坐不住”。2010年6月,VISA向全球會員銀行發函,要求從當年8月1日起凡是在中國大陸境外受理帶VISA標識的雙幣種信用卡時,不論是刷卡消費還是ATM取現都不得走中國銀聯的清算通道,否則VISA將重罰收單銀行,雙方衝突進一步升級。
2010年9月15日,美國方面提起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指控中國與電子支付服務有關的措施違反了中國在《服務貿易總協定》中的具體承諾。2011年3月,雙方磋商失敗後,美國方面正式將中美對於中國電子支付爭議提請世貿組織啟動爭端解決機制。
“本次美國提出訴訟,目的是想更為順暢地走進中國市場,為其開拓市場掃清‘障礙’。但從細節看,事實上中國方面並沒有違反世貿組織的有關原則,這也是此次專家組報告結果好於此前市場預期的重要因素。”
一位來自支付行業的分析人士稱。中國銀行卡市場是開放的據了解,在歷時一年多的專家組審理過程中,中國向專家組充分闡明瞭中國關於有關金融服務承諾範圍的立場,並詳盡地向專家組介紹了中國的銀行卡體系、歷史沿革以及與銀行卡聯網通用有關的措施。中方認為,銀行卡電子支付服務的本質是清算和結算服務,中國對此項服務並未作出承諾;即使電子支付服務屬於“所有支付和匯劃服務”,中國只作出了通過商業存在模式提供服務的承諾,未作出跨境交付模式提供服務的承諾,且服務提供者應符合中國減讓表列明的相關許可要求;中國有關措施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銀行卡的全國聯網通用,方便持卡人和促進銀行卡行業的發展。
另有專家表示,從入世的條款來看,人民幣支付卡業務在中國入世議定書附件相關內容中是劃入“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項目下的,中方的做法並沒有違背世貿組織承諾。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指出,服務領域的開放有很多具體條件,特別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尺度不同;中國銀行卡市場總體還是開放的。
歸根結底,此次爭端的重要起因,還是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的存在。業內人士稱,正是因為巨大的中國市場誘惑力以及發達市場的經濟低迷、發展後勁乏力等因素,一些外國卡組織打出“反壟斷”的旗幟,其實際目標在於中國市場。然而,“反壟斷”並非世貿組織規則的議題,世貿組織關注的是市場準入與國民待遇,在這個角度而言,中國的很多主張是獲得了專家組支援的。
從最終的裁決看,專家組報告也很明確地駁回了美方關於中國銀聯市場壟斷地位的指控,認定中國並沒有禁止外國服務提供商進入中國市場。“其實,中國銀行卡產業開放的步伐這些年從未停止過,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來自支付行業的資深分析人士表示。
穩妥有序開放銀行卡市場近年來,我國支付清算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歷史性飛躍,非現金支付工具廣泛應用、外卡受理環境獲得較大改善,支付服務主體多元化發展,消費者也在日益多元化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了更好的服務。從過去的經驗看,正是堅持了開放,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參與到銀行卡支付市場的發卡、收單、相關外包等細分市場以及網路支付、預付卡等非金融支付市場,促進了銀行卡的專業化發展、銀行卡產業鏈條的快速形成以及非金融支付市場的繁榮。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銀行卡產業屬於商業化機構,適度引進競爭對產業發展有好處。但相對於其他金融產業,銀行卡產業處於接近客戶資訊的核心,與金融資訊安全關係更加緊密。應在安全有保障、風險可控的原則下,有序審慎地推進銀行卡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的進程中,行業和市場要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上述支付行業的資深分析人士指出,要積極發揮市場能動和行業自律作用,在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兼顧我國銀行卡市場發展實際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場規則和行業自律機制,使銀行卡市場的對外開放在一個漸進有序、風險可控的軌道上進行;堅持市場主導的原則,在行業的平臺上制定更加完善的銀行卡市場規則體系和運作機制,促使行業成員自覺遵守各項政策和自律約定,開展公平有序競爭,維護行業發展的整體利益;要鼓勵和支援行業成員把市場開拓和格局優化結合起來,不斷加快創新步伐,著力提升服務品質,促進行業長期繁榮和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