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寒冰:未來的歐元與現在的歐元肯定不一樣

2012-09-12 09:33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歐債危機以其前所未有的殺傷力,給全球經濟造成重創。在歐債危機日益惡化的今天,沒有人能獨善其身。認清歐債危機,找出危機發展趨勢和化解之道,以求儘量減小其對中國的負面影響成為國內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

  作為曾經的媒體人和如今的研究者,時寒冰兼有記者的敏銳和深刻,又有學者的嚴謹和穩重,其新作《時寒冰說:歐債真相警示中國》甫一齣版,立即登上各大圖書銷量排行榜的首位。近日,時寒冰先生來到北京舉辦了該書的讀者見面會,《經濟參考報》記者借此機會近距離接觸時寒冰先生,請他就上述熱點問題暢談自己的觀點。

  開源節流與恢復經濟增長性是必然出路

  《經濟參考報》:歐債危機自暴露出來到現在已經持續了將近3年,目前看來並沒有往最終完全解決的方向發展,而且成為世界揮之不去的陰影,您認為,歐債危機的根源在哪?

  時寒冰:歐債危機的問題是雙向的:從生產性方向來看,歐洲實體經濟的增長動力在下降,無法持續發展,政府和國民的收入呈現下降趨勢;從消費的方向來看,人口老齡化等導致的高福利體系,成為歐洲的不可承受之重,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被巨大的福利開支深深地困擾著。

  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歐債危機,也必須針對這些根源性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儘快恢復經濟的增長,通過增長來解決債務危機。但是,歐洲顯然還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實質,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在採取緊縮政策,一旦這些措施制約實體經濟的發展,勢必會加重歐債危機,使這一問題越來越難以解決。

  《經濟參考報》:那麼,您認為,當下歐洲應該怎麼辦?

  時寒冰:我認為,當下最重要的就是開源節流,恢復經濟的增長性。

  中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茍況在《富國篇》中闡述了富國的策略。他說,若要國家富強,就要愛護百姓,在收支上開源節流,這樣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去發展生產,國家才能富強。如果不顧生產,只顧浪費物資,百姓就會十分貧困。所以“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

  所謂開源節流,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開發水源,比喻增加收 入 ; 二 是 節 制 水 流 , 即 節 省 開支。

  無論對於希臘還是歐元區其他國家而言,正確的做法都應該是在“節流”的同時“開源”,提高企業和國民的抗風險能力,保護經濟增長的動力,如減稅、鼓勵企業創新等。只有創新,才能改革歐盟落後的經濟結構。事實上,歐盟在“歐洲2020戰略”中,也充分強調了科技對於鼓勵創新、提高競爭力的核心作用。為了促進長期的經濟發展,必須提高競爭力,建立更為有效的勞動力市場,從而使歐洲經濟體能夠更快地走出危機的陰影。

  希臘、德國和芬蘭會離開歐元區

  《經濟參考報》:您認為歐元的最終走向如何?會不會崩潰?

  時寒冰:我覺得歐元不一定崩潰,但是當前這個歐元區的現狀已經不可能再維持下去,一定會有國家離開。

  最有可能離開的是希臘、芬蘭、德國。希臘為什麼現在不離開呢?因為它一旦離開,就沒有國家再借錢援助它。現在的歐元區國家政府左右為難,陷入困境。如果繼續救助希臘,希臘政府必將背負越來越多的債務,根本無法償還,最後只有選擇違約,把這筆賬一筆勾銷。這種國家無論最終救不救它,總歸要離開。

  德國之所以願意花錢去救助其他國家,無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德國的製造業非常發達。如果是原來的德國馬克會隨著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強大不斷升值,強勁的升值不利於他的出口,但是現在歐元特別有利於他的出口,它是一個很大的受益者。另外,德國一直希望統一歐洲。目前來看,德國的難度越來越大,法國總統奧朗德上臺後,處處跟德國總理默克爾作對。而法德聯盟是歐洲合作的核心和基礎,如果法德聯盟變脆弱了,這個聯盟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德國最後發現,無論自己付出多大的代價,都不能實現自己的目的———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它一定會首先離開。

  芬蘭的狀況最好,是歐元區唯一一個被國際評級機構給予3A級的國家。所以,無論救哪個國家芬蘭都不滿意。

  所以說,歐洲分裂的幾率非常高,可以說唯一的結果就是分裂,但是歐元可能還會存在下去。短期內,歐元不會馬上崩潰,畢竟還有很多國家支援它,但是未來的歐元與現在的歐元肯定不一樣。

  中國應實行藏匯於民的政策

  《經濟參考報》:看得出來,您對歐元的前景非常悲觀。我們知道,中國在外匯儲備配置中歐元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按照您的邏輯,一旦歐元真的崩潰將給我國造成巨大財產損失,那麼,該如何儘量減少我國的外匯損失?

  時寒冰:在外匯儲備配置中,中國應該減少歐元資產的配置,同時及時將到期的歐洲主權債券變現。當然,更重要的是,中國改變輕實物儲備而重貨幣儲備的缺陷,加強對稀有資源的儲備,同時實現藏匯於民的政策。中國應該汲取歷史教訓,學會把錢轉變成財富,把財富轉變成力量。

  由於歐洲債務危機不斷惡化,大宗商品價格大幅走低,這為中國把錢轉化成財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中國應該抓住這個歷史機遇,趁著歐債危機壓出來的低價,大規模採購中國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即使當下用不著,儲備起來也比持有任何一種紙幣強!因為,這種資源儲備本身就是財富。

  中國也可以動用龐大的外匯儲備,去購買發展所需的機器設備、技術等。歐債危機中,一些優秀的製造企業或者具有專有領先技術的企業,由於各種原因陷於困境之中,為中國廉價收購提供了良機。如果運用得好,中國將能夠為未來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經濟參考報》:近幾個月以來,我國的外貿出口數據令人擔憂,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歐盟經濟的疲軟是最重要的原因。您認為,在歐債危機不斷惡化的背景下,政府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企業應該在哪些方面作出調整?

  時寒冰:在當前的情況下,政府應該切實給企業減稅,減輕企業的負擔,增強企業的再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必須認識到,企業是構成一國經濟的最重要的元素,保住了企業,就保住了經濟增長的基礎和動力。

  中國的企業必須認識到,依靠廉價勞動力支撐出口的基礎已經不復存在,如果不早日覺醒和改變,加大技術投入,提升科技水準,龐大的出口產業將走入死衚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