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央行數據,截至2012年末,中國M2餘額達到人民幣97.42萬億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國的1.5倍。貨幣發行增長過快所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
可以說,近5年來國內貨幣發行增長過快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貸款的快速增長還是社會融資總額增長,都一直在創歷史最高水準。比如,2008-2012年銀行的信貸增長就達到35萬億元,社會融資總額5年達到65萬億元。
M2的快速增長並非問題的關鍵,我們更應該關注,這些快速增長的貨幣如何流出?又流向了哪?
可以說,快速增長的貨幣不是由央行印鈔的結果,而是通過商業銀行信貸增長與貨幣創造機制流出的。如果這些創造出來的貨幣流向實體經濟,當貨幣流量遠遠超過實體的經濟需求,它就會以產品過剩和產能過剩的方式錶現出來。實體經濟供求關係就會隨之調整,貨幣的供應自然會收縮。
當前的問題是,從銀行體系大量流出的貨幣有部分進入了實體經濟,而更多的是流向了各種資產,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當大量貨幣流向房地產時,不僅會讓國內住房市場投機炒作盛行,房價不斷推高,讓貨幣快速流出的風險在房地產市場快速聚積,也會直接讓整個物價水準全面上升而影響居民的實際生活。如果管理層對此不密切關注並調整相應政策,那麼貨幣過度氾濫將嚴重影響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