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6日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國有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型試點正式啟動。
根據試點方案,原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正式“變身”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由財政部100%持股,註冊資本251億元人民幣,改制後,公司將繼續以不良資產處置經營為主業,並將繼續不斷發展資產管理與金融服務業務。
2010年是國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成立的第十一個年頭。1999年,為處置“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最初剝離的鉅額不良資產,中國以10年為限設立了與之相對應的華融、長城、東方、信達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當時,財政部分別向每家公司提供100億元的資本金,4家公司分別向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發行數千億元不等的債券來購買總計1.4萬億元的不良資產。
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在掛牌儀式上說,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以來,盤活了不良資產,支援了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改制,化解了金融風險,探索了不良資產的有效處置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007年初,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對外發佈消息稱,已全面完成政策性不良債權資產處置任務,開始面臨業務轉型的新課題。轉型過程中,四家公司將業務拓展至證券、保險、信託、租賃、基金、信託等諸多領域。
轉型期間,雖然不斷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轉型方案的傳言,但轉型方案一直未出,這其中主要因為有一個技術問題無法解決,即如何補償資產管理公司的鉅額挂賬損失。
記者了解到,針對這一問題,這一數易其稿的方案給出了答案:信達公司將複製工行、農行財務重組的模式,與財政部共設“共管賬戶”,將信達歷史上形成的2000多億元鉅額挂賬損失剝離至此賬戶,存續時間初定為10年。
目前,作為第一家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信達公司是業內公認的資質較好的資產管理公司,該公司目前已經成為一家橫跨銀行、證券、保險、地產等領域的金融機構,並且成功借殼ST天橋上市。在揭牌儀式上,信達公司董事長田國立明確表示,將適時引入戰略投資者,擇機在境內外整體上市。
那麼,其他3家資產管理公司的轉型是否也會如法炮製?業內人士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以不良資產處置為主業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將不會退出歷史舞臺,而是在中國的國有金融機構行列中繼續發揮應有的作用。(記者何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