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催生理財熱 上市公司競相“砸錢”

2011-08-25 09:19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思羽

  在通脹高位運作環境下,為應對“負利率”衝擊,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鍾情理財產品。初步統計顯示,僅下半年以來,就有28家公司披露了理財資訊,計劃投資理財產品總額近90億元。隨著大量資金涌向理財產品,理財收益自然不是小數目。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5%-7.5%之間,按今年以來約200億元理財資金規模測算,上市公司的“副業”年收益有望達到10億元規模。

  理財之風勁吹

  在緊縮政策陸續出臺、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價格上漲影響下,上市公司經營面臨著嚴峻考驗。同時,通脹高企背景下,“負利率”一直困擾著許多公司,促使一些上市公司爭先恐後地奔向理財市場。

  大智慧數據顯示,2008年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只有4家,2010年增加至18家。2011年上半年,披露理財行為或計劃的上市公司多達26家,涉及金額逾百億元。下半年以來,理財風潮更是愈演愈烈,7月以來短短不到兩個月,已有28家公司披露理財相關公告,涉及金額合計89.56億元。

  實際上,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理財出現了新的變化,除規模大、數量多外,主機板公司的積極參與尤為突出。今年上半年涉足理財產品的公司中,2010年之後上市的中小板、創業板公司佔據多數,由於這些公司普遍存在大量超募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成為其投資渠道。然而,下半年以來,28家涉及理財的公司中,22家屬於滬深兩市主機板公司,表明手有餘錢的主機板公司理財熱情空前高漲。

  大智慧數據顯示,雲南白藥是7月以來出手理財最闊綽的上市公司。早在今年3月10日雲南白藥已披露公告,計劃運用不超過3億元的自有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然而,7月22日雲南白藥再度發佈公告,將理財總額度由原來的不超過3億變更為不超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審計後凈資產的20%,按照半年報數據測算,該公司擬投資理財總額約為9.81億元。

  在眾多參與理財公司中,雙匯發展顯得尤為突出。因為受到“瘦肉精”事件衝擊,雙匯發展產品銷量大幅下滑,中期凈利潤同比下降85%。不過,就在半年報披露當日,雙匯發展擬通過獨資子公司使用不超過4億元自有資金購買銀行短期理財產品。按目前短期理財產品5%左右年收益計算,4億元資金的下半年投資收益約1000萬元,這對於雙匯發展的業績提升可謂是杯水車薪。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