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黃金牛市神秘面紗

2012-08-02 13:54     來源:山東商報     編輯:范樂

  儘管業內對新一輪黃金牛市的預期越來越高,從海外投行普遍預期的2000美元,到對衝基金巨頭保爾森曾預測2012年金價可達4000美元。但是,2012年4月以來國際黃金卻一直在1500-1700美元徘徊不前。

  究竟是誰絆住了新一輪黃金牛市?似乎無人可提供確定的答案。

  但是,只要我們回顧一下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黃金價格波動的歷史,就不難發現所謂黃金牛市,似乎可概括為黃金價格趁“亂世”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新高,而後將追高買入者長期套牢,而後解套的歷史。

  其實,支援黃金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是保值和避險。但黃金的保值和避險,並非任何時間、任何價位都具有的。

  1

  亂世方顯黃金本色?

  中國民間有句老話:“盛世古董亂世金”。黃金是發生戰亂或者金融市場動蕩時的避險投資的傳統選項。

  黃金歷史上的數次大漲就與亂世不無關係。

  二戰結束後,擁有當時世界上75%的黃金儲備的美國政府與44國政府簽訂了“佈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全世界貨幣中只有美元和黃金掛鉤。而1971年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美元大幅貶值並致黃金大幅升值,國際金價從1971年的35美元/盎司,升至1975年的200美元,1980年更是達到850美元高峰,十年間漲幅達24倍。

  威爾鑫首席分析師楊易君認為,最近的十年,黃金市場又經歷了三輪大牛市,第一輪是從2003年3月至2006年5月,對應時期金價從320美元附近漲至730美元;第二輪是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金價540美元漲至1032.55美元;第三輪則是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金價從681.45美元暴漲至1920.8美元。

  以上三輪大牛市分別對應著三段“亂世”:伊拉克戰爭;美國次貸危機演化為全球性金融危機以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的爆發和演變。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過去的2011年,不僅有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而且是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多事之秋。“阿拉伯之春”從突尼西亞波及到埃及、利比亞,其間還伴隨著5月份美債問題的出現,COMEX黃金價格從2011年2月的1342美元/盎司,上漲至9月的1923美元/盎司,創出歷史新高。2011年年底伊朗軍事演習及美國航母開進霍爾木茲海峽,再次把金價從1550美元推高至1750美元一線。

  2

  黃金並非任何時候都能避險

  儘管黃金的避險功能多次引爆黃金大牛市,但牛市結束時金價慘烈的下跌更令人恐慌。

  金價借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從1975年的200美元暴漲至800美元後,又迅速跌回200多美元;其後,在200美元上下俳徊20多年之久。

  2008年3月至10月,金價在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之時,和其他大宗商品一起被拋售,從1033美元跌回到681美元;令投資者疑惑的是,2011年5-9月金價借歐債危機、美債問題從1500美元抜地而起直奔2000美元,創出1923美元歷史新高之後,而後在美債問題緩和、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之時,金價卻大幅回落,尤其2012年夏在希臘或退出歐元區等憂慮升溫時,金價反而走跌至1550美元。

  著名財經評論人筆夫就曾指出,普通投資者對黃金的避險功能存在誤解,黃金並不是任何時候的避險工具。筆夫認為,金融危機爆發初期,資金從其他市場撤離,黃金被當作避險工具,投資者的需求直接促使黃金需求上漲、價格升高。但隨著金融危機加重產生流動性危機,金融機構通常會選擇拋售包括黃金在內的各類資產,以應對流動性危機。

  黃金不是唯一避險選擇

  與亂世相伴的避險買盤以及恐慌性的買盤,只是黃金在某個特定階段暴漲的力量。但這種避險買盤以及恐慌性買盤能否繼續支撐已持續了十年的黃金牛市?

  樂觀派認為,黃金一直是國際資本市場的硬通貨,在長期信用紙幣氾濫貶值的預期下,亞洲國家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央行仍將是增持黃金的主力。

  既然是抗通脹,那麼就不一定是黃金——美元、大宗商品、還有部分高成長性股票,甚至某些大城市的具有增長預期的房地產。

  無論如何,避險功能是否足以支撐新一輪大牛市?黃金目前高價又是否適合買入,成為老百姓壓箱底的資產?值得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十年黃金的天價,是3000、5000、8000,10000,不是僅靠預測者的想像力,黃金不是獨往獨來的天馬,而是受到諸多因素制約的風箏。比如,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形成的黃金與美元的負相關,使未來的黃金牛市將受日趨走強的美元制約。此外,牽制金價的同樣還有與黃金正相關的原油的牽制。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