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長期貸款佔比升至33%

2012-11-13 10:30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投資增速回升拉高中長期貸款

  專家稱,經濟復蘇仍是弱勢反彈,信貸有效需求依然不足

  央行12日公佈的金融數據顯示,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5052億元,同比少增816億元,創下13個月以來新低。不過,投資增速回升對中長期貸款的拉動作用繼續體現,10月,對公中長期貸款在當月企業新增貸款額的佔比達到了46.9%,同時佔總新增貸款的比重從上月20%進一步上升到33%。

  “第四季度流動性狀況會趨於寬鬆,且融資需求將維持在較高的水準。”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專家判斷,然而,儘管銀行信貸投放結構在優化,但小企業經營困難的狀況並未改善,尤其是江浙地區銀行新增不良貸款持續攀升,企業基於利率等多重因素的考慮,對信貸的有效需求依然不足。

  結構

  對公企業中長期貸款佔比升至33%

  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5052億元,同比少增816億元,這一數據略低於市場普遍的預期。

  一般而言,銀行在第四季度放貸量都不會太大,也有銀行業內人士認為,5000多億的規模還是在意料之中。“新增貸款的下降體現了央行在刺激經濟的態度上是比較謹慎的,從另一方面講,也體現了一種態度的轉變,即央行更加注重經濟增長品質的提升和經濟結構的轉變。”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分析師李建軍分析稱。

  同時,他還認為,貸款的下降表明銀行在目前經濟環境下的一種策略,不一定是“惜貸”,但在風險管理上態度肯定會更謹慎。此外,現在銀行不能回避的事實是存款繼續流失,尤其是在9月末大規模衝存款之後這種流失狀況體現得更為明顯,因此,銀行在投放貸款時也會考慮到存貸比等各項監管指標。

  分部門看,10月住戶貸款增加145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30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1151億元;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358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246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1685億元,票據融資減少732億元。這表明,對非金融企業而言,其中長期貸款增加額度較上年同期減少了685億元,但較上個月增加了408億元。

  此外,從9月份開始,非金融企業的新增貸款佔比也開始有回升跡象,10月份,對公中長期貸款在當月企業新增貸款額的佔比達到了46.9%,並且,佔總新增貸款的比重從上月20%進一步上升到33%,這也意味著,投資增速回升對中長期貸款的拉動作用繼續體現。同時,新增對公短期貸款2467億元,較上月減少1078億元,信貸投放結構進一步優化。

  “對中長期貸款的拉動一方面是基於在建的大項目,銀行對其後續資金的投入,而這一部分也有原來銀行就給予了授信的企業,另一方面也有新項目建設的貸款,其中包含發改委審批的一些項目。而對於新項目和在建項目,銀行的信貸投放比例是比較平衡的,這也表明,年末乃至明年,還將依靠投資來拉動信貸增長和促進實體經濟‘穩增長’。”中國銀行戰略規劃部副總宗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針對國家調控政策的要求,監管部門在今年也已對銀行提出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信貸支援,在確保國家重大在建、續建項目資金需求方面,對項目現金流較好、還款有保障的重點基礎設施,特別是在建工程的資金需求,應給予有效滿足,盡可能避免因資金不到位出現“半拉子”工程。

  記者也了解到,目前,銀行對於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製造業等貸款的投放並未停滯。“特別是國有大型銀行,過去幾年中在以鋼貿、船舶為代表的製造業,及房地產等行業中放貸較多,體量較大,因此,在基於保證風險能夠控制的前提下,適當為這些行業提供資金支援,以緩解其資金流動性問題,然後根據調結構政策的要求,銀行在針對不同行業進行調整和壓縮。”宗良分析稱。

  態勢

  債券融資“替代”銀行信貸明顯

  在新增人民幣貸款創近13個月新低的同時,10月企業債券凈融資達2992億元,同比多增1353億元。據分析,企業融資結構繼續向債券融資傾斜,債券融資成為替代銀行信貸的重要手段。記者查閱數據得知,今年以來,新增人民幣貸款額和企業債券凈融資額確實顯現出比較明顯的“此消彼長”的態勢。今年年初,人民幣貸款佔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為75%以上,目前該比重已下降至40%以下;而企業債券凈融資佔比則從年初的4%快速上漲到現在的23%。

  自2011年3月開始,央行首次公佈了社會融資總量的數據。“目前來看,貸款的指標意義正在弱化,而社會融資總規模的參考意義將越來越強,也更加接近實體經濟的真實情況。”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說。

  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開發部分析師許南星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企業債券(包括短融、超短融、中票以及企業債、公司債等)的凈融資總量來看,今年以來有明顯提升,今年截至10月底企業債券的凈融資額已經超過了過去任何一年全年的凈融資額。他指出,債券融資額的上升,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一是政府對債券市場的支援,二是投融資主體自身對債券的需求。

  “今年6月底以來各類企業債券收益率均出現較為明顯的上升,但是與此同時7至10月企業債券的凈融資額卻處於年內高位,融資成本和融資量的同時走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債券融資的需求較強。”許南星表示。

  不過,趙慶明也指出,就他了解,目前也有不少企業用債券融資的方式融到資金並非用於新的項目,而是為了償還過去的銀行貸款“儘管在過去一年內有兩次降息,但很多企業早期的貸款成本仍然很高,而債券融資的資金成本相對更低,用債券融資來替代過去的銀行貸款對企業來說是很可觀的。”

  預期

  四季度流動性趨於寬鬆

  市場判斷,第四季度的融資需求將會維持在較高的水準,但是,小企業經營困難的狀況並未改善,同時還有江浙地區銀行新增不良貸款持續攀升,企業基於利率等多重因素的考慮,對信貸的有效需求依然不足。

  趙慶明指出“儘管三季度宏觀數據是全面性的很好,但是經濟復蘇還是比較脆弱,復蘇仍是弱市上的反彈,銀行信貸的有效需求仍不足。另外,監管部門也希望銀行能夠均衡投放信貸,從目前來看,銀行都比較好的遵守了這一點。”另外,年末,在額度控制較嚴的情況下,銀行也可能繼續通過壓縮票據來保證一般貸款的增長。

  對於銀行信貸投放結構,據觀察,基建投資項目在今年6月開始發力,已經連續5個月同比增速維持在兩位數,對此,銀行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一兩個季度,基建投資將保持較強的刺激力度,因此,導致部分銀行只能“適度壓縮”個人業務,擠出部分信貸額度支援已獲審批的基建類項目信貸投放,而對民營企業在信貸市場和債券市場上的擠出效應可能會較為明顯。

  在流動性方面,機構普遍判斷,今年最後兩個月,資金面狀況將趨於寬鬆,流動性供給也會好于第三季度。首先,11月、12月央票到期量分別為1020億元和1180億元,遠高於2012年月均650億的到期量;其次,隨著Q E3推出和年末結匯因素,資本流動出現改善,新增外匯佔款將帶來正面的流動性改善;最後,11月、12月,財政資金將季節性投放,去年同期財政存款下降了1.6萬億元。

  不過,還有業內專家指出,儘管10月經濟數據進一步改善,但基於融資需求回暖和融資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並且國內外潛在的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視。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