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美國受益

2012-01-09 14:44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范樂

  進入2012年,歐債危機仍然持續蔓延,美國經濟則似乎出現了緩慢復蘇的跡象,但即使在這樣看似確定的海外市場發展中,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

  和美國次貸危機相比,歐債危機之所以拖了兩年還無法根本解決,主要是歐元區本身的缺陷所致,歐元區國家無法通過貨幣貶值來重建競爭力、激活經濟增長。2008年美聯儲曾聯手財政部通過“國有化”救助出問題的金融機構,歐洲央行卻無法倣照美聯儲的做法救助出問題的歐元區國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歐元區國家在歐元區中貨幣聯盟的程度過高而財政聯盟的程度過低,在欠缺有效的框架以規範各國的財政自律下,德法等主要國家對於解決歐債危機的路徑有明顯分歧。特別是德國堅決反對美聯儲式的解決方案,即盲目開動“印鈔機”,這只會加重歐元貶值的壓力,進一步導致投資人拋售歐元資產並加快歐元區的解體。

  如果要從歷史經驗來分析現在的歐債危機,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入手比較恰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首先在泰國爆發,之後蔓延到印尼、馬來西亞、韓國,並導致隔年俄羅斯債務違約與重組。因為國際資本回流與本國貨幣升值引起的債券收益率下滑與進口商品價格下降,促成了美聯儲與英國、澳大利亞央行降息並刺激內需消費推動經濟超預期增長。

  類似情況仍可能在本輪危機中上演,說美國再次成為本輪歐債危機的受益者一點也不為過。2011年三季度美國GDP增長2.0%,根據投行預估,四季度環比進一步加速至3%以上,其增長主要仍受內需消費帶動,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通脹回落的背景下,隨著主權債務危機深化與國際資本回流,今年以來美股明顯跑贏歐洲、亞洲股市,過去6個月美匯指數上漲8%,美元對歐元更大幅度上升10%,因此,美國消費者實質購買力上升。

  當前,歐洲邊緣國家與部分核心國家的債務問題,與其說是政府開支過高導致財政赤字惡化,不如說是自身競爭力的下降或經濟發展模式遇到了瓶頸。當歐洲經濟結構轉型碰上經濟衰退與逆週期的財政緊縮,註定了根本性的解決歐債危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歐洲央行仍能適度提高購買歐元區債券規模與降息以發揮較積極的作用,防止出現類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出現過的問題——亞洲國家借貸利率飆升同時經濟大幅度下滑,歐債危機可能會有所改善。

  另外,對於目前逐步復蘇的美國經濟,我們仍需要審慎對待,和1997—1998年歐美經濟仍處於上升週期相比,當前全球經濟處於後金融海嘯的溫和復蘇期,而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更加寬鬆的空間也不大,因此,抵禦如歐元區解體或希臘等國無序違約的系統性風險能力很弱。而歐洲商業銀行為了達到9%的核心資本充足率需要持續去杠桿化,這對全球金融體系也將產生一定的衝擊,相應地也會影響到美國。

  總體而言,歐債危機帶來的衝擊已經相當程度上反映在當前風險資產的價格當中,但是即使是在這樣已經明確的危機的影響當中,依然存在著諸多不確定的問題,這些很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比如,歐洲商業銀行的去杠桿化造成的信貸收縮與歐洲國家的財政緊縮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否超過預期。另外,歐洲銀行是否願意在歐元區瀕臨崩潰時承諾無限量購買問題國家債券等,這些都將影響到歐債危機的走勢,從而對處於復蘇中的美國經濟產生不確定的影響。(匯添富亞澳成熟優選股票基金經理 王致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