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顧建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事實上,希臘早已結構性違約,現在只是一次討價還價的拉鋸戰而已。希臘幾乎綁架了歐洲的銀行業,如果出現違約,其連鎖反應將直接衝擊金融業,引發資金逃離的現象,最終導致銀行業資金鏈斷裂。而歐洲銀行業相互滲透很深,希臘債務違約具體能產生多大規模的負面效應還很難說。
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則認為,假設希臘破產,以德法為代表的歐洲國家都會陷入危機,歐元區多米諾骨牌效應就會擴展至全球資本市場。因此,他們不會袖手旁觀讓希臘破產,即使是希臘3月9日真的違約了,他們也會想辦法來還債。
此外,有分析人士認為,繼希臘與愛爾蘭之後,2011年也申請國際援助的葡萄牙可能將是下一個尋找債券減記的國家。但德國總理默克爾與其他歐洲官員一再聲稱,希臘僅是個案,債券減記將不會再度發生。
歐央行:無力再寬鬆
而本週,全球資本市場再度迎來“議息周”。美聯儲提前暗示會放棄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紐西蘭聯儲、澳大利亞央行均維持利率不變。昨日,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也紛紛宣佈維持利率不變,與此同時,後者還將量化寬鬆規模維持在3250億英鎊,符合市場預期。
對此,顧建光表示,鋻於市場情緒稍微穩定以及通脹率稍高,歐洲央行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都保持1%低利率不變。此外,歐元區經濟去年第四季度縮水0.3%,整個2012年也會繼續萎縮,歐洲央行雖然想刺激經濟,但已經無能為力,在兩輪寬鬆政策後,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猛增3000億歐元至創紀錄的3.02萬億歐元。
而對於英國央行的議息決定,經濟學家預計,該央行可能在5月繼續擴大量化寬鬆政策,購買250億英鎊的資產。不過,這要根據英國經濟和通脹率來定,只有當英國經濟嚴重背離預期時,英國央行才會再次實施經濟刺激措施。(王麗穎 實習生 洪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