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量化寬鬆效果有限 財政政策呼聲高漲

2012-05-15 13:40     來源:中國證劵報     編輯:范樂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各發達經濟體央行紛紛為經濟注入流動性。由於其相對獨立於財政體系的地位,央行“大把撒錢”的舉動大多“借道”銀行體系。然而,銀行體系卻因為在危機中飽受次貸壞賬衝擊而出現廣泛的“惜貸”行為,令各經濟體央行的刺激措施效果大打折扣。美聯儲的貨幣刺激措施也難逃銀行體系“惜貸”的掣肘。儘管該機構曾于危機初期小規模地向本國企業直接注資,但其最終仍在兩輪量化寬鬆措施後公開尋求更多財政刺激措施。

  量化寬鬆效果有限

  從某種意義上說,身在危機“風暴眼”之中的美聯儲,是金融危機爆發後反應最快速、措施最果斷的發達經濟體央行:2008年10月7日,美聯儲宣佈,該機構正著手設立商業票據融資工具,主要用於購買三個月期的商業票據。這意味著,自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以來,美聯儲首次繞過銀行,直接向美國企業放貸。

  美國財政部當天表示,支援美聯儲的舉措,並認為美聯儲有必要採取這項措施“防止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陷入重大混亂”。美國財政部稱將向美聯儲下屬紐約聯儲提供資金支援。

  美國媒體指出,與全球其他經濟體幾乎忽然面對金融海嘯相比,美聯儲自2007年下半年開始已密切關注次貸危機。正因為如此,該機構才能夠在確切了解危機嚴重性的背景下祭出大半個世紀之前的“非常規招數”。

  不過,當時也有觀察人士指出了美聯儲直接注資企業的隱患,由於很多商業票據貸款沒有抵押品作為擔保,此舉可能會使納稅人蒙受新的損失。

  事實上,美聯儲的上述舉措“治標不治本”。一方面,美聯儲的出手只是保證了這些企業商業票據不會“滯銷”,卻無法令企業所處的商業環境及其自身資金狀況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在金融海嘯大環境下,企業更需要財政刺激政策的幫助。

  換言之,儘管美聯儲在2009年3月實施了首輪量化寬鬆,但奧巴馬政府幾乎同時推出的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才是美國企業能夠得到切實支撐的關鍵。更重要的是,考慮到本次危機的嚴重性,這樣的財政支援更需要連續性和長期性。

  但奧巴馬政府在2010年的國會中期選舉中折戟,加之美國聯邦政府公共債務規模高企,其已喪失出臺大規模連續財政刺激措施的能力。因此,刺激美國經濟儘快走上平穩復蘇道路,被很多人視為危機情勢下美聯儲的全新職責。

  但從美聯儲的角度來講,在其本為配合財政刺激的貨幣政策因政治因素而“被主力化”的同時,與銀行系統密切聯繫的房地產業久無起色,而更加嚴格的金融監管趨勢也令銀行體系“聞風喪膽”,導致其“惜貸”成風。所有這些經濟領域的掣肘因素,又迫使該機構不得不“硬著頭皮”接二連三地推出更多貨幣刺激政策措施。

  財政政策呼聲高漲

  當然,在首輪量化寬鬆措施支撐美國經濟復蘇堅挺至2010年年中的情況下,美聯儲一邊推出QE2,一邊也在醞釀新的刺激策略。美國媒體指出,“穩定物價”是美聯儲的兩大職責之一,而單純開動印鈔機實施量化寬鬆則一定會推升通脹水準。因此,美聯儲的量化寬鬆需要在不繼續擴大自身資產負債表的前提下“另辟蹊徑”。

  對此,美聯儲的策略是買入中長期國債並釋放同等規模的短期國債,以此壓低中長期借貸成本,促進銀行系統向企業放貸。這一策略支撐美國經濟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穩定改善長達一年之久,改善幅度也為危機爆發以來之最。

  然而,進入今年4月以來,美國的經濟數據再度走低。復蘇曲線的第三度“下探”,終於令美聯儲內部那些曾在華爾街和全美知名學府“呼風喚雨”的專家智囊黔驢技窮。從今年第一季度末開始,包括伯南克在內的美聯儲高官連續呼籲出臺更多財政刺激政策。在越來越多的美聯儲內部人士看來,該機構是否以及將在何時、以何方式推出QE3,早已不再是保障本國企業得到資金的最關鍵因素了。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