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6月17日希臘大選還有不到一週時間。在萬里之外的中國,大部分人過去只關心愛琴海的美景,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關心過這個國家的選舉。
“大家擔心希臘新政府不願意繼續實行緊縮政策,因此可能不會獲得新的國際援助,希臘有可能被迫退出歐元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說。
張承惠在浙江寧波剛結束的“中國開放論壇上”透露,在前一段時期,一些國際機構如外匯交易結算系統,已經開始進行“希臘退出歐元區會產生什麼後果”的內部壓力測試。
“希臘退出歐元區,對你有什麼影響?”對生產高檔女裝布料的浙江紹興永盛工貿公司董事長傅國慶來說,答案是“出口到歐洲的產品更少了”;而對於生產山東省一家生產光伏產品的公司採購部高級總監桑宇來說,則是“擔心整個歐洲都被希臘牽進債務泥潭,原本過剩的光伏產品更不好找到出路”。
中國經濟界發現,無論是普通紡織品,還是高科技光伏產品,從進口原料到出口成品,中國相當一部分經濟和歐盟“綁”在了一起。“歐債好比一個熱氣球,我們是這個氣球下吊著的籃子。氣球一旦掉下來,籃子就要硬著陸。”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沈順年說。
專家認為,企業界的擔憂可以理解。“歐洲很多國家受到主權債務的困擾。對中國而言,兩大主要經濟體之一的歐盟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的對外經濟就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和問題。”張承惠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認為:“機遇和挑戰相互依存,相互轉化,面對挑戰如果始終處在被動調整和適應的過程中,我們就沒有機遇。”他表示,當前中國把“穩增長”放在重要位置,方向是對的,但同時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著力解決經濟運作當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說,關鍵是中國要改變外貿發展方式。“光依靠企業升級,從低端向中高端發展,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把更多的低端加工製造向還沒有開放或者是還沒有具有外貿出口競爭優勢的地方去普及”。
研究者們認為,現在講中國的外貿出口,實際上往往指的是東部沿海六七個省市的出口,它的外貿出口就佔中國出口的80%以上,廣大的中西部開放型經濟仍有廣闊空間。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地方政府正在著力促進中小企業開始“抱團競爭”。在11日結束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日用消費品博覽會上,寧波市寧海縣10多家文具企業開始使用標注統一的“寧海文具”品牌,匯集在一個展位上“集體亮相”。
寧海縣縣長褚銀良說:“現在的世界競爭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一條供應鏈和另外一條供應鏈的競爭。我們現在就是要改變很多企業單打獨鬥的習慣,鼓勵、促進企業以產業鏈方式參與國際競爭。”
歐洲雖遠,歐債卻很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認為,從戰略意義上考慮,中國應該去支援歐洲渡過債務危機,避免出現歐元區解體。由此,人民幣國際化也可以找到更多的生存空間。
專家們認為,除了給歐債“熱氣球”充氣,中國還應該立足在升起自身開放型經濟的“熱氣球”。桑百川表示,中國應該繼續穩固地推進自由貿易區戰略,未來中國應該與新興市場國家更多的籌劃建立自由貿易區。此外,在全球經濟協調過程中,應該促進G20框架下的全球經濟治理結構的構建,提高中國的話語權。
“我們現在已經積累了鉅額的外匯儲備,可以說鉅額的外匯儲備就為中國的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基礎,要探索外匯儲備的多元化的利用途徑,支援企業對外進行一些戰略資源的投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強調,中國還要在“外貿之外”下功夫,要把實現穩定外需和擴大內需有機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