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情況上看,希臘政府當前最需要的是以時間換取改革空間,唯有如此,希臘才能將改革帶來的社會變遷劇痛逐步“緩釋”出去,進而在更長的時間軸上尋求財政緊縮的空間,並體現前期結構性改革的成果。
當地時間6月17日20時,希臘第二次議會選舉初步結果揭曉:力主進一步推動財政緊縮與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新民主黨以超過30%的得票率高居榜首,領先於表示要撕毀救援協議的左翼聯盟,而前執政聯盟中另一個支援緊縮的政黨——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黨(以下簡稱泛希社運黨)也獲得逾12%的選票。根據希臘法律,贏得議會多數席位的新民主黨將獲得組閣的權力。
對於選舉結果,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18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左翼政黨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希臘選民,特別是廣大中下層民眾的憤怒情緒,而本次大選則讓國際社會看到了該國選民理智的一面。從目前情況看,前執政聯盟有望“收復失地”,以緊縮為主線的救助模式不會改變。當天,瑞銀集團經濟學家汪濤在與本報記者連線中表達了謹慎樂觀的態度。她認為,這一結果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於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擔憂,但未來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包括組閣會否再度面臨“難產”、新政府是否真與“三駕馬車”就救助方案重新談判、“三駕馬車”內部立場協調等。“因此,希臘局勢不可能在短期內就趨於平穩,危機形勢也難言明朗。”她說。
組閣“難產”或將重現
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希臘新民主黨在大選中以30.1%支援率領先勝出,在議會中獲得130個議席。統計結果同時顯示,有意與新民主黨聯合組閣的泛希社運黨獲得12.6%的選票,折合33個議席。至此,前執政聯盟在議會所佔席位總和為163席,而5月大選時這一數字僅為尷尬的149席。樂觀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意味著持續一個多月的希臘政治僵局會就此告一段落,163席已經滿足過半數議席組閣的需求。“因此,與泛希社運黨‘再續前緣’似乎成為唯一選擇。”丁純認為,當然也不能排除新民主黨未能聯合泛希社運黨的可能。按照希臘法律規定,大選後,得票率前三的政黨將依次組閣,如果全部失敗則由總統召集政黨領袖進行協商。如果再告失敗,希臘將重蹈1989年舉行第三次大選之覆轍。
汪濤進一步解釋稱,由於各黨派得票接近、沒有哪個政黨獲得絕對多數,因此仍有可能重現第一次選舉後聯合政府“難產”的局面。長期以來,作為前執政聯盟之一的泛希社運黨,保持著較為中立的執政理念,在同新民主黨維護著統一戰線的同時,該黨內部也存在不少“左傾”勢力。領導人維尼澤洛斯曾多次主張,在大選後組建一個民族團結政府,並與國際債權方重新談判援助協議中的某些條款。據外電報道,他在獲知新民主黨勝出後,要求聯合政府中包括左翼聯盟和民主左派黨(從以前激進左翼政黨聯盟中分裂出來的一個政治態度較為溫和的小黨)。當前,因反對救援措施而聲名鵲起的激進左翼聯盟得票率仍高達26.5%。該黨領導人奇普拉斯在得知新民主黨勝出後表示,左翼聯盟仍將作為主要反對黨,堅決對緊縮說“不”。他鼓動希臘選民“再次投票反對緊縮”。分析認為,該黨將繼續扮演攪局者的角色,給危機救助帶來變數。“我們預計新民主黨需就此與其他黨派特別是左翼聯盟進行協商,不確定性隨之而來,料組閣進程不會太順利。”她說。
新政府與“三駕馬車”博弈成關鍵
儘管在由新民主黨牽頭的組閣問題上仍存一定變數,但新民主黨聯合泛希社運黨組建新政府,已成為廣大投資者眼中的大概率事件。因此,新組建的聯合政府將如何開展工作,無疑成為下節看點。記者注意到,在大選進入倒計時、政黨鬥爭“白熱化”之際,為最大限度地籠絡人心,新民主黨竟也為了避免選票流失而對“三駕馬車”的方案採取了更苛刻的立場,喊出了“適度調整援助協議”的口號,這被視為該黨為贏得選舉作出的最大讓步。因此,已有不少評論認為,不管大選結果怎樣,一場圍繞希臘救助問題的利益博弈都難以避免。
對於希臘債務危機短期內的走勢,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開發部研究員于國龍的判斷是,希臘新政府與“三駕馬車”將在結構性改革的方向共識不變的前提下,就改革的時間束縛進行溝通與協調,並重新規劃時間點。從實際情況上看,希臘政府當前最需要的是以時間換取改革空間,唯有如此,希臘才能將改革帶來的社會變遷劇痛逐步“緩釋”出去,進而在更長的時間軸上尋求財政緊縮的空間,並體現前期結構性改革的成果。事實上,財政緊縮遠非簡單的開源節流即可完成,長期的財政可持續性需要希臘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而勞動力市場彈性恢復與去官僚化、福利制度改革的達成無論如何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內部貶值”重構競爭力的相關措施也要較長時間才能逐步體現。因此,對於希臘來說,要求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設定相對寬鬆的時間標準,甚至進一步要求擴大援助支援存在合理性。
對於上述預期,他認為,當前存在有利的外部因素。本月17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向歐盟理事會提出的12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為希臘尋求減緩改革的時間壓力提供了積極的外部環境,畢竟,缺乏增長前提的財政緊縮只會使包括希臘在內的所有歐元區國家陷入緊縮與衰退的迴圈,這一根本共識在歐元區內部的認可度正在提升。此外,儘管德、法兩國對希臘進行財政緊縮內容的要求未改,但歐元區的態度也正傾向於放鬆,歐元區主席容克此前曾表示“不可能對既定財政緊縮內容繼續談判,最多可能適當延長結構性改革時間”。儘管這種表述對希臘來說並不符合嚴格意義上的積極信號,但至少為希臘放緩當前激進的結構性改革打開了一扇希望之門。
“脫歐”潛在危機仍存
正如新民主黨領導人薩馬拉斯所言,本次希臘的選舉結果是“整個歐洲的勝利”。分析普遍認為,由新民主黨領導的聯合政府將令希臘退出幾率大幅下降。就在全球市場為希臘大選結果歡呼雀躍之時,如何更加理性地看待這場“勝利”,似乎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在18日傍晚,伴隨著西班牙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躥升,大選給市場帶來的“盲目樂觀”已經開始消散。這或許預示著投資者再次開始冷靜審視希臘危機的現狀。
目前,已有不少機構給出了對於希臘“脫歐”的最新判斷。花旗認為,希臘在未來一年至一年半內退出概率仍在50%至75%之間。摩根士丹利則認為,這種可能性在35%左右,如果新政府願意跟“三駕馬車”繼續合作,那麼可能性將隨之降低。不過,瑞銀依然認為希臘退出的可能性不大,稱無序退出的代價非常高,高到足以說服歐洲的決策者們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希臘退出的程度。
“新政府的上任並不意味著推進改革環境出現本質性的改變,也不意味著希臘在連續五年經濟衰退後,即將迎來轉機。”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駐倫敦分析師王家強在與本報記者連線中如是說。在希臘救助前景這一問題上,他的觀點相對悲觀。“正如預期,在國際社會紛紛對希臘施加政治壓力和道義勸告的作用下,大多數希臘民眾還是站在了支援緊縮的政黨一邊,保證了短期內歐元區乃至全球經濟與金融的穩定。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希臘債務問題就此柳暗花明。”他指出,從根本上講,希臘並無留在歐元區的資本。對於歐元區而言,若不忍經歷希臘退出的“短痛”,則必將長期受到希臘危機的折磨,歐元區經濟復蘇必將受此拖累,很難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