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剪不斷理還亂

2012-07-17 11:05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王偉

  受訪業內人士指出,歐元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雖然沒有發生根本性動搖,但走弱態勢已成定局。歐元國際貨幣地位的變化與歐洲整體實力的變化並非同步,前者尚有一定滯後性。長期來看,歐元或將因新興經濟體實力上升而備受衝擊。

  受歐債危機影響,歐元近期頻頻走跌,市場信心一再受到打擊。但歐洲央行日前發佈報告稱,即使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擴散的情況下,去年歐元仍保住了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

  歐洲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歐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所佔的比重只是微幅下降,從2010年年底的25.4%降至25.0%。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歐洲央行的數據表現比較好,在新形勢的演化之下,歐元的國際地位雖然沒有受到根本性動搖,但已經開始出現緩慢下滑。

  債券的煩惱

  在這份名為《歐元的國際地位》年度報告中,有這樣的表述:歐元在過去一年中保持了相對彈性。截至2011年6月底,非歐元區投資者所持資產中,歐元計價債券所佔的比重只是同比小幅下降。

  對此,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歐元債券的結構上分析,除了債務危機比較嚴重的國家,如西班牙、希臘、義大利等國家的債券被拋棄,德法兩國的債券反倒比危機之前更受歡迎,成為避險產品。“從市場份額的角度講,其實德法兩國佔歐洲債券市場份額更大。”張茉楠認為,報告中出現這樣的數據,其實掩蓋了很多問題。

  首創證券研發部副總經理王劍輝持有類似觀點,他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受到歐洲局勢的影響,尤其是希臘可能退出歐元區的影響,歐元地位受到一定動搖。同時,從基本面看,歐元區國家的債券需求比較弱,尤其是問題國家的債券,收益率情況不樂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問題專家劉明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從市場表現以及歐洲央行透露的數據分析,市場對歐洲的擔心主要在於南歐國家償債能力,南歐國家的債券發生債務重組的可能性比較大。市場並沒有表現為對整個歐元區存亡的擔憂,拋售南歐國家債券的同時,在購買德國的債券,說明市場對歐元還是有信心的,但同時歐元的風險在加大。

  震蕩中的歐元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歐洲央行評價歐元國際地位的年度報告中指出,2011年歐元保持了相對的彈性。同時,報告指出,從海外市場對歐元區政府債券的需求來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沒有削弱歐元的地位。

  對此,張茉楠評價說,“未必本身認為自己好,就是好”。很多國家通過融資套利購買歐洲債券,將歐元作為融資貨幣,但歐元未必是比較好的貨幣。比如日元,最近幾年一直升值,並非對日元有信心,而是被動升值。

  面對歐洲央行的“華麗報告”,張茉楠認為,即便是前段時間歐債危機最劇烈的時候,歐委會、歐洲央行也照樣強調歐元的穩定,希望市場堅持對歐元的信心。

  王劍輝表示,作為大類外匯儲備資產,歐元的地位還是無可替代的,能基本維持其地位。但這個地位已經開始有所動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是可能的,削弱的時間可能還是以年為單位,不會有很快的變化,是一個逐步的過程。緊縮政策和經濟增長找到一個平衡,既能維持經濟的復蘇,又能保證財政緊縮的實施,等經濟恢復以後,市場應該不會有進一步的動作。“歐元的第二大國際貨幣地位不會受到根本影響,但會出現緩慢下滑,問題在於下滑速度有多快。”劉明禮說,從歐洲央行公佈的數據看,下滑速度並不快,但是此次歐洲央行的年報數據有局限性,因為畢竟只公佈了截至2011年年底的數據。

  歐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和歐洲的整體實力成正相關,但是這二者的變化並不一定同步進行。也就是說經濟實力的變化,並不一定在歐元的國際地位上表現出來,可能是非常緩慢滯後的。歐洲實力的變化導致歐元國際地位的變化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表現出來。

  2012年以後,歐洲形勢變化比較快,歐元地位的下滑可能比2011年快。雖然國際貨幣體系大的格局不會變,但是值得關注的是,新興國家貨幣國際化速度在加快。劉明禮強調指出,新興國家實力增強後,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可能會首先挑戰到歐元的地位,而不會挑戰到美元的地位。長期來看,歐元地位會受到新興經濟體實力上升後,貨幣國際化的衝擊。(曹建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