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走勢不明朗 百姓理財還需“穩增長”

2012-11-30 13:08     來源:福州晚報     編輯:范樂

  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表現萎靡的大環境下,普通老百姓捍衛自己“錢袋子”不縮水的想法愈加強烈。記者在日前閉幕的第十屆上海金融博覽會上了解到,與前幾年相比,大眾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要求已從“避風險”為主逐漸轉向兼顧“高收益”。

  然而,專家指出,儘管投資渠道在不斷拓展,但在目前全球經濟走勢仍不明朗的宏觀環境下,廣大投資者仍需“穩”字當頭,把控制風險放在投資的首位。

  與往年相比,本屆展會上,銀行、基金、證券等金融機構的參展數量明顯減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漫漫熊市導致傳統理財產品普遍表現不佳,在投資者理財方式更加多元化的今天,該類產品已優勢不再。

  記者在展會上了解到,雖然國內資本市場表現持續低迷,但廣大投資者對投資回報率的要求卻並未因此降低。採訪對象幾乎一致表示,在保本保息的基礎上,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至少要達到5%才算合理。

  銀行理財產品的不盡如人意讓更多的投資資金分流到其他渠道,民間理財和海外投資產品就在本屆展會上大放異彩。

  博覽會現場,民間理財產品高達兩位數的收益率頗受人們青睞,各家資產管理公司紛紛打出醒目標語,以“10%~13%的收益率”作為賣點,強力推介本公司的理財產品。

  “炒房”出身的市民李小姐告訴記者,“限購”之後,她手中的大量閒置資金只能去投資信託或銀行的貴賓專屬理財產品,但8%的年收益率並不能使她滿意。因此,民間理財產品的出現令她心動不已,“很多銀行和信託產品到期保證不了收益,風險也不見得就比民間理財產品低。我會考慮先投10萬元試試水。”

  與信託產品動輒100萬元的門檻相比,民間理財產品的投資起點金額僅為5萬元,且收益率比之更高,投資期限更為靈活,令廣大普通投資者十分“動心”,諮詢者甚眾。

  此外,由於國內資本市場的低迷和樓市的嚴厲調控,不少“實力派”投資者開始高度關注全球市場形勢,到海外投資的意願大幅提升。來自香港、馬來西亞、瑞士、紐西蘭、美國等境外金融機構的競相搶灘也是本屆展會的亮點之一。這些境外金融機構主要是以幫助中國客戶在海外投資貴金屬、外匯、港股、美股及原油期貨等產品為主營業務。

  專家提醒投資者,儘管傳統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但在目前全球經濟走勢仍不明朗的情況下,財富的保值比盲目地追求增值更為重要。

  業內人士指出,民間理財產品雖然收益很高,但其產品同質化嚴重,且投向主要是作為中小企業貸款,風險相對較高。海外投資方面,專家也建議投資者首先應具備成熟和理性的理財觀念和心態,並高度重視其投資產品的安全與穩健。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