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設全面提速 媒體稱應警惕表面繁榮

2011-07-27 07:02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思羽

  截至6月底,全國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500多萬套,超過今年1000萬套開工總任務的一半。

  數據一齣,針對保障房數據是否注水、建設提速會不會帶來建設“大躍進”、趕進度會不會造成“問題房”、會不會再度出現開著寶馬住保障房的分配不公狀況等質疑也陸續出現。

  各地保障房目前進展如何?是真提速還是假熱鬧?加速建設的同時,保障房品質和分配方面的舉措有否跟上?

  數字何以喜人

  “截至6月底,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500萬套以上,超過年度計劃50%,比5月底增加了160萬套,建設進度明顯好于去年同期水準,開局良好。”對於目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進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如是評價。

  他表示,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今年11月底前,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目標任務,有望全面實現。

  從各地完成情況來看,進度數字也頗為喜人。

  截至6月底,內蒙古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開工27.4萬套(戶),開工率61.5%;河北省已確定項目1125個、44.7萬套,已實際開工項目29.2萬套,各地已竣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5.95萬套。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數字顯示,到7月中旬,陜西今年保障性住房項目開工率完成全年任務的101%。

  建設進度的提升,與供地、資金等多方面的配合緊密相關。

  在供地方面,國土資源部明確要求,保障性住房用地不得從事商業性房地產開發,嚴禁以經濟適用住房名義取得劃撥土地後,以補交土地出讓金等方式變相進行商品房開發。對已供應各類保障性住房用地,不得改變土地性質和土地用途,不得提高建設標準、增加套型面積。借保障性住房用地之名規避招拍挂出讓政策搞商品房開發的,將重點查處並公開曝光。

  國土資源部發佈的最新數字表明,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計劃完成增長明顯。上半年,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計劃完成16476.92公頃,與去年同期(13316.80公頃)相比增加24%,完成全年任務的21%左右,確保了項目建設用地。

  同時,針對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不斷加大。一方面,中央財政不斷提高用於保障房的支出,2011年安排支出1030億元,同比增長34.7%;同時要求確保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讓收益按規定用於保障房建設。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土地出讓凈收益的比例、積極引入社會資金用於保障房建設,各地也為保證保障房建設“不差錢”想了不少辦法。

  如陜西省政府就要求,2011年省本級新增財力的80%用於民生支出,其中用於城鄉居民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佔到近1/3。全省地方債券90%用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上。

  警惕表面繁榮

  短短一個月內,開工率從不足三成到過半,進度數字引起了“開工率注水”的猜測。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保障房開工率大幅提升呢?

  對此,齊驥解釋說,開工率大幅提升首先與房屋建築項目的基本建設程式有關,“從項目立項、規劃選址、勘察、建築設計到組織施工,通常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一些較大規模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前期準備時間甚至會達到1年以上。儘管各地對保障性住房項目大都實施了簡化審批的綠色通道,但一般也需要3至6個月。因此,今年一季度,大部分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都處於項目的前期準備,只有少數準備充分的項目和去年儲備的項目才可能早期開工建設,而多數項目要在二季度和下半年集中開工。”

  同時,住房建設屬室外作業,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特別是我國三北地區(包括東北、西北地區和內蒙古)在4月份之前普遍處於“凍土期”,即使前期準備工作充分,由於氣候影響也無法在4月份前破土動工。今年我國三北地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達300多萬套,佔全國任務總量的近1/3。從5月份起,北方地區的項目逐步進入開工旺季。

  但業內人士也透露,“500萬套的數據也並非沒有一點水分”。少數地方在申報數據時,將去年未開工的項目結轉到今年開工項目中。為了加快進度,在審批手續不全的情況下就開工建設,邊施工邊審批的情況則更為普遍。還有一些地方,將奠基儀式作為開工的標誌,“鏟點土就算開工”,自然提高了進度。

  為此,今年9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會同監察部開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就項目開工、完成投資、竣工及項目資訊公開、項目客觀真實性、政府資金是否及時到位等情況進行全面核查。

  “保障房建設需要的不是數字的繁榮,更重要的是數字背後的實在”,有公眾如是表示。

  確保分配公平

  伴隨著保障房建設全面提速,也有一些不甚和諧的聲音,各地保障房品質問題也時有耳聞。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品質安全監管司司長吳慧娟表示,目前保障房的品質監管面臨三大難題。

  一是量大面廣,今年要開工建設1000萬套,增加了約7億平方米。而全國專業品質監督人員只有33000多人,2010年全國每人平均品質監督面積達20.9萬平方米;二是保障房工期緊,有的地方片面講數量,講速度,忽視工程品質;三是品質意識不強,一些制約工程品質的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如有的企業誠信缺失,出現了“瘦身鋼筋”等品質問題。

  為了避免再度發生民心工程變成“傷心工程”的問題,各地採取了一些措施。

  “保障房品質終身責任制”已成為各地保障房品質的一道“保險栓”。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工程項目負責人、工程技術負責人、註冊執業人員要按照各自職責,對所承擔的工程項目在設計使用年限內的品質負終身責任,不少地方也將工程品質管理納入住房保障工作考核、約談和問責範圍。吉林明確規定,保障房工程品質低劣的市、縣政府將被通報批評、約談問責。

  同時,強化工程品質抽查和巡查。此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關於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品質管理的通知》,並明確要求各級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大抽查和巡查的力度,做到全覆蓋,對工程建設的關鍵環節、工程實體品質的重要方面,都能實現一定比例的抽查,確保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過程實施最嚴格的日常監督管理。據悉,8月將開展全國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品質大檢查。

  公平分配是大規模推進保障房建設的生命線。“下一步應著力完善保障房建設的分配和退出機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撰文指出,隨著保障房和商品房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大,保障房的分配和管理問題會越來越突出,保障房建設要注意分配和管理,逐漸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機制,保障正常運作。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