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破例留任 成中國任職最長央行行長
2013-03-16 20:11 來源:新華社 編輯:王偉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王秀瓊 張祎 許曉青)留任要職往往意味著肯定,但對65歲的周小川而言,可能更多地意味著責任。
已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十年的周小川16日再度出任央行行長。去年11月,周小川沒有進入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一度被解讀為他將退休。本月11日,周小川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現在又任央行行長,許多業內人士表示,這一人事安排雖屬“破例”,亦在情理之中。
“破例”留任緣由何在?
“周小川在國際上比較受認可。他對中國的實際情況比較熟悉,連任有助於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說。余永定曾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身份和周小川共事過。
周小川2002年開始執掌中國人民銀行,是新中國任職時間最長的央行行長。本月出版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這樣評價周小川:“思考縝密,海外知名度高,具有改革意識。”
多位專家在受訪時表示,在當前各國貨幣政策分歧深化的形勢下,周小川的國際認可度有助於中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協調貨幣政策。
在海內外媒體看來,周小川溫文爾雅,英文流利,專業理性。周小川是典型的“學者型官員”。他執筆的論文《企業與銀行關係的重建》《社會保障:經濟分析與體制建議》均獲“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中國經濟學界最高獎。
2009年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前,周小川以《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關於儲蓄率問題的思考》《關於改變宏觀和微觀順週期性的進一步探討》為題連續發表署名文章,呼籲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其中,關於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發展為超主權儲備貨幣的倡議引發激烈討論。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汪同三說,周小川“穩健,理論功底紮實,業務水準很高”。
央行十年改革不停步
周小川曾把央行在銀行間貨幣市場的日常操作稱作“有點像工程師做具體的操作”。而他的確是工程師出身。
周小川是江蘇宜興人,當過知青,是我國文革後的首批碩士,專業是電腦應用與系統工程。後來,他和吳敬璉、郭樹清、樓繼偉等人一起參與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和設計。1991年起周小川先後在銀行、外匯、證券等多個金融部門任職。2002年起任央行行長。
回顧過去十年,央行行長周小川一直在“改革”。
周小川執掌央行後的第二年,中國銀監會成立,央行原有的一些監管職能被剝離。同年底,中國動用外匯儲備對國有商業銀行注資。2004年,中國宣佈啟動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是首批試點。至2010年中國農業銀行在內地和香港掛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全部順利改制上市。
周小川的另一貢獻是推動了人民幣匯率改革。他因此被稱為“人民幣先生”。2005年7月央行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從此不再盯住單一美元,交易浮動區間也逐漸擴大。
利率市場化在周小川任上也取得重要進展。去年6月,央行同時擴大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浮動幅度,被市場普遍認為是利率市場化的實質性一步。
周小川在任期間,人民幣國際化也在加速。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使用人民幣結算正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
應對危機獲國際肯定
周小川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動作或許更與“危機”有關。2008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央行四個月內五次降息,貨幣政策的適時放鬆使中國經濟率先復蘇。不過,也有人批評央行的刺激政策退出太晚、引發通脹。
在回顧央行應對金融危機的表現時,周小川說,總體力度大一點,比力度小一點好,當時的形容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他認為隨後貨幣政策的回調還是比較快的,但也坦承“如果能夠再做快一點,也許更好一點”。
權威金融雜誌《歐洲貨幣》評選周小川為2011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長。《歐洲貨幣》稱:在推出了應對金融危機中的所有措施之後,中國成功地在維持經濟增 長和控制通脹兩者之間找到了一條穩定的道路,避免了可能觸發“硬著陸”的宏觀經濟政策。
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認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推行量化寬鬆政策的環境下,周小川留任後央行面臨的首要任務是防範通脹。上海交通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麗認為,如何在熱錢涌動的背景下管理好跨境資本流動,將是新任央行行長最棘手的問題。
“不管誰出任央行行長,那些經實踐檢驗的、做得對的政策一定會保持延續性和穩定性。”周小川在13日的一次記者會上說。他同時表示,自己也經常有做錯的地方,“該修正的就修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