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波動 折射市場供需變化

2012-01-06 14: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范樂

  2012年首個交易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和盤中匯價再度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但5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跌114個基點。可以預計,2012年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或加大。筆者認為,無論從未來人民幣的國際化,還是中國金融的全球化進程,未來人民幣匯率波動應更多反映市場意願。

  未來人民幣匯率波動應更多反映市場供需的變化。近期所發生的人民幣即期匯價連續觸及交易下限的情況實際上反映出市場供需狀況已經出現新的變化。從金融貨幣數據看,明顯反映了人民幣和美元需求的相對變化。

  從人民幣需求的變化看,一是外貿順差的下降。中國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客觀制約下,進出口形勢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進口增長在不斷上升、出口增長在下降。直接結果是外貿順差的下降,以及人民幣需求的減少。二是外匯佔款的減少。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累計外匯佔款餘額為23.29萬億元,環比減少893.4億元,這不僅是八年來首見,而且與之前全部金融機構外匯佔款減少248.92億元之間產生了644.48億元的差額。外匯佔款的減少直接反映了市場對人民幣需求的意願下降。三是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出現萎縮。2010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到2011年10月累計結算量已經達2.2萬億元。但是隨著近期人民幣貶值預期的上升,套利空間幾近消弭,以套利為主要目的的那部分跨境人民幣結算大大萎縮。2011年三季度的交易量比二季度萎縮了2%,是自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與人民幣需求下降形成對照的是,市場對美元需求上升。外管局公佈數據已經顯示,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正在發生變化。2011年10月,銀行代客結匯為1152.36億美元,與前5個月平均在1350億美元以上相比回落明顯11月外管局數據顯示,銀行代客結匯為1289億美元,代客售匯為1297億美元。雖然看上去僅僅出現8億美元的結售匯逆差,但這是該數據有記錄以來首次逆差。特別是11月份中國仍有145.2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和87.57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流入,而金融機構同期的外匯存款僅增加41.4億美元。顯然資本可能正在通過其他渠道流出中國。這種資本的流出首先還是市場需求的變化所致。而人民幣和美元的市場供需的相對變化應該更多通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反映出來。

  此外,未來人民幣匯率波動應更多反映國際匯市變化。匯率不僅反映本幣,也必然反映相對應的外幣。最近,美元(主要以美元指數為代表)本身匯率的走強,反映到人民幣匯率就是相對價格的走低。匯率不僅僅只是本幣的問題,也必然反映相對應的外幣價格的問題。外幣的價格變動對本幣匯率的相對變動的作用是不應該被忽視、甚至輕視的。即在討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時候,不能、也不可能忽視美元本身正在發生的價格變動。即使從“純技術”的角度,美元加速升值或者貶值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民幣匯率升值或貶值的重要因素。事實上,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初期的情況就很有代表性。由於市場擔憂次貸危機發展的不確定性,2008年一季度,美元指數持續大幅下跌,直接“導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大幅度升值4.06%。這種匯率“相對”變化在短期市場上十分平常。在人民幣對美元出現連續觸及交易下限,美元指數中權重最大的、也是對美元指數相對影響最大的歐元在歐債危機遲遲看不到解決前景的時候,市場選擇一定是最現實的——不斷看低歐元,從而相對提升美元指數,又相對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低。

  短期來看,從對美元的市場需求看,國際市場持續動蕩,歐債危機懸而未決,市場參與者對美元作為避險工具需求上升,導致全球美元短缺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另外,未來中國外貿形勢會越來越嚴峻,再維持近10年的貿易順差的可能性將十分小。更重要的是,在最近幾個月所反映的貿易順差仍存在,而外匯佔款減少的事實也反映市場對外匯(美元)與本幣(人民幣)需求上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分歧,這種分歧很可能加劇匯率的波動。但這是正常的波動,如果人民幣匯率能夠更多地反映市場供需與國際匯市的實際,就更能夠體現人民幣的市場價值和內在價值。(潘正彥)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