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匆匆而過,有些市民的年終獎等閒散資金年前來不及打理,節後如何迎來理財“開門紅”?記者日前走訪省城多家銀行發現,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火爆,部分銀行爭先恐後地推出理財產品。不過,理財產品雖然很多,但收益水準比年前略有下降。
節後理財產品扎堆
長假剛結束,市民胡小姐就收到一條來自銀行的短信推廣自家理財產品,短信稱,該行在第一個工作日推出一款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為33天,投資門檻為1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可跑贏CPI。記者走訪省城多家銀行發現,銀行的理財產品在節後可謂扎堆出現,招商銀行、工商銀行都推出了好幾款理財產品。其中,工商銀行從1月26日開始,每天都有一款理財產品推出,預期年化收益率都在5%左右。
此外,不少銀行2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也已出爐,5萬起購保本類的理財產品,投資期多為1個月以上,收益率多在5%左右。
銀行為何在這麼短的時間推出這麼多理財產品? “主要是考慮到很多客戶過完節後手中都會有一些余錢,比如年前發的年終獎沒來得及打理,還有小孩過年收到的‘壓歲錢’,有理財方面的需求。 ”某大型國有銀行安徽省分行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銀行密集發行理財產品主要是瞄準了這部分資金。
銷售迎來“開門紅”
不過,相比往年,今年春節之後,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有所萎縮,預期收益率也隨之走低。有關統計顯示,在1月份682款新發行的理財產品中,投資期限在1~3個月的理財產品較多,共463款,佔比為67.89%,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7%。而在去年,此類產品年化收益率一度高達7%。
銀行理財師分析認為,CPI走高是推升去年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的重要因素,去年年底CPI已經開始下調,今年市場也普遍預期銀根會有所鬆動。
儘管量價齊跌,但節後理財產品迎來“開門紅”。理財師建議,可以選擇分段購買的方式來提高整體收益水準。比如先選擇一款50多天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左右,在3月底之前到期。而3月底是銀行一季度末的考核關鍵時間點,為了攬儲,銀行可能會推出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記者 陳大名、李麗媛)
財經詞典
年化收益率:是把當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的,是一種理論收益率,並不是真正的已取得的收益率。比如某銀行賣的一款理財產品,號稱91天的年化收益率為3.1%,那麼你購買了10萬元,實際上你能收到的利息是10萬×3.1%×91/365=772.88元,絕對不是3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