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儲政策定調 白糖趨勢漸明

2012-02-14 11:49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范樂

  2月8日,市場傳聞已久的白糖收儲政策終於塵埃落定。在該政策明朗以後,白糖未來波動區間將會逐漸明朗。

  食糖供需“緊寬鬆”

  綜合各個機構對本榨季全球的食糖供需預測,我們認為將處於供給過剩狀態。而廣西糖網在其最新的產量預測中認為,今年全球食糖供應過剩為610萬噸。總的來說,本榨季供過於求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但美國農業部的報告顯示,由於連續幾年減產,全球食糖庫存已經由2008/2009榨季的3978萬噸降至2010/2011榨季的2841萬噸,累計減少1137萬噸;庫存消費比由2008/2009榨季的26.13%降至2010/2011榨季的16.71%。假設廣西糖網的產量估算準確,今年庫存消費比大致為20.46%,還低於2000年以來的平均庫存消費比24.13%。因此,今年全球食糖供需呈現“緊寬鬆”,即本年度供過於求和近幾年庫存大幅下降導致整體供求偏緊。

  7000點不是壓力

  有兩個與7000有關的事件:第一,2011年10月份發改委要求廣西兩家糖企于10月15日前按照不超過7000元/噸的價格,將所囤積的17萬噸白砂糖出售,逾期不執行將依法予以行政處罰。隨後發改委解釋制定7000元的緣由:首先是考慮企業的生產成本;二是考慮當時白砂糖的現貨市場價格;三是考慮與廣西現行食糖銷售價格與糖料蔗收購價格掛鉤聯動機制確定的食糖銷售價格相銜接;四是2011年9月16日最後一批國儲糖成交均價為7022元/噸。

  第二,7000元/噸是廣西、雲南、廣東等我國主要甘蔗大省制定的甘蔗收購聯動價。甘蔗收購聯動價由地方政府制定,但顯然地方政府和地方發改委在制定甘蔗收購聯動價時肯定會和國家發改委進行溝通。因此,實際上國家發改委認同7000元/噸的白糖價格,而並不像市場認為的發改委認為7000元/噸的白糖現貨價格屬於價格偏高,需要進行調控。

  6550元不是支撐

  6550元/噸是本次白糖收儲的一個基準價,各個地方庫按照一定運費升水形成到庫最高價。競價方式為價格與時間優先成交。顯然,這樣的一個收儲方式並不是糖廠所期盼的。如果國家能夠按照棉花收儲方式,採用最低價無限量收購,則可以將白糖價格限制在6550元/噸以上。但在目前的白糖收儲具體方式下,如果交儲企業形成競爭,那麼在一些地方庫可能會出現低價成交情況,而扣除運輸費用,折算為產區價格將低於6550元/噸。如果交儲企業形成有效同盟,串通交儲價格,那麼則能夠形成共贏。正是出於這樣的擔憂,商務部在收儲細則中間增加了對串通價格等違規行為的處罰規定。同時100萬噸的收儲量對供需的利好也比較有限。從這些角度進行分析後可以認為,中央不願意在6550元/噸的價位對白糖進行托市收購,說明中央並不認為這個價位上糖企生存困難,會影響產區的白糖產業鏈。這樣的一個收儲方案只是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和糖廠的博弈中形成的折中方案。中央在收不收儲、收儲價格上退了一步,而糖廠和廣西地方政府在收儲的方式上進行了讓步。從而可以推論,6550元/噸並不是一個有效的價格支撐。

  白糖天地寬

  前期市場上流行一種觀點,現貨價格高於7000元/噸將引發政府調控,而收儲價將形成對白糖現貨價的有效支撐,今年白糖價格的波動將大幅減小,被限制在6550元/噸左右至7000元/噸左右這樣一個比較狹小的空間。經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這樣的擔憂均存在不合邏輯的方面。對白糖價格未來走勢更應該注重供需方面的實際情況。結合對於白糖供求“緊寬鬆”的論述,以及筆者對白糖生產成本的一個大致估量,我們認為今年白糖的波動區間可能在6000元/噸至7500元/噸之間,如果配合大宗商品整體市場的走勢,突破2011年高點也不是沒有可能。(黃尚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