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四,央行進行了7天期65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且中標利率低於二級市場逾30個基點。很多銀行已率先下調三個月內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多數中短期產品收益率已跌破5%。那麼投資者該如何管理自己的短期閒置資金?記者就此採訪了普益財富研究員吳濘江。
吳濘江認為,去年9月銀監會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不得發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變相高息攬儲,在月末、季末變相調節存貸比等監管指標,進行監管套利,特別強調對期限在一個月內的理財產品的監管,一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發行量應聲下跌。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9月一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發行量為791款,而到2012年4月該類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僅為73款。但是超短期理財產品發行受限,開放式和滾動型理財產品就擔任起了超短期理財產品的角色,對於銀行而言,仍然可以通過適當安排投資期限來減輕考核時點的存貸比考核壓力。而對於為短期閒置資金找出路的投資者而言,這類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投資者在做投資決策時必須考慮其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
指標一:流動性
開放式和滾動型理財產品雖然委託期限較長,但是投資期限卻相當靈活,根據產品的不同投資者可以按月、按周,甚至每日進行申購和贖回,能很好滿足投資者對流動性的不同需求。此類產品大多在申請贖回3個工作日內投資本金和收益即可劃回投資者的賬戶,個別產品甚至可以實時到賬,如中國銀行的“日積月累”理財計劃,該理財計劃在申購時資金就從客戶賬戶實時扣除,在贖回時本金便實時返回到客戶賬戶,只是當月未分配投資收益需在投資收益分配日統一清算,該產品的流動性幾乎與銀行活期存款無異。
指標二:安全性
根據普益財富的統計數據,5月初可供投資者申購的人民幣類開放式理財產品為534款,其中保本浮動收益型和保證收益型佔115款,這兩類產品不存在投資虧損的風險,其餘的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但即使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該類產品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因為該類產品大多以固定收益產品為投資對象,包括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企業(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同業存款、同業拆借、銀行承兌匯票、回購等。同時大多數該類產品的目標客戶都是無投資經驗和保守型的客戶,從這點也可以看出,該類產品的設計和投資策略也定位於追求較高的安全性。
指標三:收益性
與銀行活期存款相比較,開放式和滾動型理財產品可以算得上是高收益,預期年化收益率都是成倍于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如前面提到的中國銀行的“日積月累”理財計劃,其流動性幾乎與銀行活期存款無異,但是其預期年化收益率卻達到2.1%,比銀行活期存款年利率的4倍還多。從收益的計算方式來看,由於該類產品往往無固定投資期限,所以收益基本都是按投資週期的實際收益計算,如每日、每7日或每14日計算收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