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輕信中國人民人壽保險浙江省分公司(下稱人保壽險)行銷員做出的收益率許諾,將本來打算做五年定期的資金用來購買人保壽險公司的萬能險產品,而今查詢賬戶發現,獲得的收益連當初許諾的一半都不到,想起這個被“誤導”的經歷,杭州劉先生既生氣又後悔。
市民高女士被新華人壽銷售誤導的經歷引起了市民的共鳴。杭州的劉先生近日也打電話給本報記者投訴人保壽險行銷員銷售誤導,誇大收益率。
一季度保險投訴
壽險銷售誤導居首
無論是高女士還是劉先生都遭遇了銷售誤導,實際上,儘管保監會三令五申重拳整治壽險銷售誤導,但銷售誤導的情況依然屢禁不止。
保監會近日公佈的今年一季度保險消費者投訴情況通報顯示,一季度,壽險公司涉及消費者權益的投訴事項878個,其中,合同糾紛類投訴409個,違法違規類投訴469個。在合同糾紛類投訴中,退保糾紛134個,理賠(給付)糾紛101個,承保糾紛90個。在違法違規類投訴中,各類銷售違規457個,其中涉及欺詐誤導的386個,佔壽險公司違法違規類投訴82.30%,是壽險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最突出的問題。
欺詐誤導是引發消費者投訴的第一原因,共有386項涉及欺詐誤導,佔壽險公司投訴總量的43.96%。投訴居前的公司:國壽股份(76個)、新華人壽(60個)、平安人壽(59個)、太保壽險和生命人壽(各25個),其總和佔人身險公司欺詐誤導類投訴的63.47%。從涉及的險種看,投訴分紅險最多(240個),佔人身險欺詐誤導投訴的62.18%,萬能險44個,投連險20個。
通報中也概括欺詐誤導的具體表現為,一是印製帶有誤導客戶內容的宣傳材料。二是行銷員在條款解釋時誇大承諾收益、不如實告知投保人權利等。三是模糊保險產品和基金等其他金融產品的界限。
而退保糾紛也因銷售誤導引起。通報顯示,共有134項壽險投訴涉及退保糾紛,其中,涉及分紅、萬能、投連等人身險新型產品的98件,佔人身險退保糾紛的73.13%。大多數分紅、萬能等新型保險產品退保的原因,是對分紅、萬能等產品的保障功能和投資收益不認同。值得注意的是,相當一部分投訴人反映,銷售人員在投保時對產品特性和投資收益作了不實宣傳,消費者受到誤導購買了不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保險產品,或合同約定與銷售人員解釋不一致,是導致退保的重要原因。
實際利息與許諾收益相差甚遠
2008年11月8日,劉先生拿著4萬元現金去杭城一家銀行存款,他打算將這筆現金做一個“五年定期”。
輪到他到櫃面辦理業務時,一位人保壽險的行銷員走過來說,“有一款理財產品,只要投資4年,收益豐厚,遠超五年定期存款利率水準。”
只要投資四年,收益還超過五年定期利率水準,這對家境並不寬裕的劉先生來說頗具吸引力。看到劉先生在定存和購買壽險產品的選擇中發生了動搖,人保壽險的行銷員展開“喋喋不休的攻勢”,信誓旦旦地對劉先生許諾:“肯定沒有風險,資金投資國家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只要超過四年,收益輕鬆超越五年定期;如果不到四年,可以退保,只扣除部分利息;超過四年,拿得時間越長,收益率越高。”
“耳根子比較軟”的劉先生終究沒有招架住人保壽險行銷員的推銷,將原本打算做定期的4萬元,一次性購買了“人保壽險智勝金賬戶兩全保險(萬能型)”
眼見四年即將到期,今年4月份,劉先生打電話查詢,得到的回答令他大吃一驚。“到3月底,利息才4000多元。截至4月30日,本息合計也僅44175.72元。”
“虧大了!”劉先生算了一筆賬,2008年他購買人保壽險這款保險產品時,五年定存利息是5.13%,存款滿五年有1萬多元的利息,可是這款保險,至今才4175.72元的利息,且增長緩慢,到今年滿期,遠遠不能和當時許諾的收益相比。
演示利率不代表著實際利率
當初承諾的高利率為何轉眼間“老母雞變鴨”?
記者查詢“智勝金賬戶”公告發現,這款產品根本不是人保壽險行銷員所宣揚的“投資于大型基礎設施項目”,而是投向“中國保監會允許的金融產品。”
這些金融產品包括股票、基金、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央行票據、短期融資券、基礎設施投資債券計劃、資產支援證券等。智勝金賬戶的最低保證年收益2.5%,並不是“遠超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在最低保證利率之上的投資收益率與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運作水準有關。
人保壽險浙江省分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春喜告訴記者,在2007、2008年初,智勝金兩全保險產品收益率超過當時的五年定期收益率,行銷員很可能是參考過往數據為劉先生做的利率演示。
但人保壽險行銷員並未說明,演示利率和實際利率毫無關聯,高收益的演示利率並非預測,也不意味著實際利率也能實現此水準。
走熊的股市和並不出跳的投資運作能力,導致智勝金賬戶從2008年10月之後再未攀上5%的利率。人保壽險網站上公佈的智勝金賬戶兩全保險利率結算公告顯示, 2008年11月至今,該款產品最高利率4.5%,最低利率3.9%,但在大多數月份,其年化利率在4%左右。
劉先生認為,如果當初行銷員說明,未來收益存在不確定性,那他就一定不會購買,可正是行銷員隱瞞了這一重要風險資訊,且言之鑿鑿“收益率超過五年定期”,才讓他上了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