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凈值人數猛增 報告稱外資銀行內地迎第二春

2012-07-18 13: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范樂

  中新網7月18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儘管內地經濟放緩,但外資銀行仍看好內地市場的商機。普華永道17日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披露,在內地的181家外資銀行于2011年的盈利總額創歷史新高紀錄,達167.3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0年增長1.15倍;資產總額期內亦增長24%,達到2.15萬億元。多數外資銀行均對內地市場前景持樂觀看法,預測至2015年其年增長率仍可維持在20%或以上水準,不少外資行更計劃增員及加薪。

  該份名為《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報告,共訪問了41家在內地的外資銀行高管,結果顯示這些銀行雖然在各自的“祖家”困難重重,但卻在內地取得“驕人成績”,可謂是“西方不亮東方亮”。41家銀行目前聘用的員工已超過3.5萬人,預計到2015年將擴員至56%,增至逾5.5萬人;大多數銀行預計2012年的收入增長將達到或超過20%,其中四分三更預計這一增幅可持續到2015年。有38家外資銀行今年將提升員工工資,多數漲幅為8%至10%,最高達到15%至20%。

  出口拉動內需 外資銀行恰逢其時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服務諮詢合夥人容承威昨日于記者會上表示,外資銀行2011年的盈利強勁增長,主要原因是在內地市場“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適應了內地的“大氣候”並成功實現轉型。他指內地正由出口主導以內需拉動經濟,令外資銀行獲得多樣化經營的新機會,打入諸如資訊科技、環保能源等行業。他估計未來外資銀行將積極拓展四大領域業務,分別是內地的金融機構、跨國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

  “走出去”稍慢 中資行難競爭

  容承威並指出,人民幣加快國際化步伐,也為外資銀行帶來更多機遇。目前海外市場已越來越多使用人民幣,由於不少外資銀行都是全球性的大行,在亞洲、中東、歐洲等市場佔有率較高,有充分的“發言權”和定價能力,故更容易從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受益。另外,內地企業熱衷於“走出去”,需要進行許多財務上的安排,但中資銀行“走出去”的步伐卻較慢,因此暫時仍難以與外資銀行競爭。

  在被問及內地經濟近期放緩後,是否有歐美資金流出內地時,容承威響應稱,雖然歐債危機仍未解決,但據該機構調查,目前僅有1至2間歐洲銀行削減了在內地的經營網路及變賣資產,所佔比例非常之小,相信未有發生大規模撤資現象。

  資本賬戶深度開放 利好外資發展

  容承威並表示,今年上半年內地金融改革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如允許外資在合資證券公司中的持股比例提升至49%,及在深圳開放資本賬等,均對外資銀行的發展有利。另外,內地銀行的利率趨向自由化,人民幣匯率改變單向升值等措施,令市場對風險衍生工具產品的需求增加,亦令外資銀行因而受惠。

  報告還指出,由於內地的高凈值人士的數量呈指數式增長,導致一些外資銀行重新審視及發展自己的零售和財富管理機會。目前外資銀行認為債務資本市場未來存在最大的業務機會,與去年調查一致。排名第二的則是結構性產品。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