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不良貸款普遍上升 下半年仍承壓

2012-09-12 10:08     來源:新華網     編輯:范樂

  16家上市銀行中報已公佈,其中,上半年14家上市銀行共增115億多元的不良貸款,備受關注。

  什麼原因造成銀行業不良貸款普遍上升?銀行業又將如何應對下半年的嚴峻形勢?

  不良貸款普遍上升 但控制在合理區間

  8月中旬銀監會發佈數據稱,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4564億元,較年初增加285億元,這使得外界擔心尚未公佈中報的銀行資產品質下滑。

  隨後,陸續發佈的中報也顯示,上市銀行不良貸款上升的形勢日趨明顯,區域性、行業性和集群性風險有所增強。其中,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不良貸款大幅增長,且以製造業和批發零售行業為主。

  “企業發展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銀行資產品質的好壞。”中信銀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王康表示,上半年該行長三角和珠三角不良貸款佔比超過70%,以江浙一帶外向型企業居多。

  不僅股份制銀行如此,一些國有大行也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無法獨善其身。上半年,建行批發和零售行業不良貸款比上年末增長68%。

  “其實,年初我們預計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可能出現‘雙升’,並著手積極應對,目前情況遠好于預期。”工行董事長姜建清在中報發佈會上道出了多數銀行高管的心聲。

  “經濟環境不理想,銀行不良貸款上升是正常現象。”建行董事長王洪章說,“下半年銀行經營將愈加審慎,力爭將不良貸款控制在合理區間。”

  儘管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普遍上升,但工、農、中、建、交五大商業銀行的不良率較上年末出現下降,維持在0.82%至1.39%的區間。

  中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宗良表示,目前中國銀行業平均不良率在1%以下,遠低於國際同業。“因此,也不要因為過分強調資產品質風險而惜貸。”

  加強信貸結構調整 平臺貸和開發貸風險可控

  儘管上半年不良貸款普遍上升,但各行地方融資平臺類和房地產類貸款加大調整,使得這兩類市場普遍關注的貸款不良率明顯降低。

  中報顯示,上半年大行大部分平臺類貸款項目有充足現金流覆蓋,有可變現的資產抵押,不良率低於全行平均水準。與此同時,不少股份制銀行的平臺類貸款也平穩度過了到期高峰,並堅持主動退出。例如,中信銀行去年和前年共退出平臺類貸款360億元,上半年貸款餘額較年初減少143億元。

  雖然不良率降低,但中行、農行、建行等不少銀行平臺類貸款餘額還在上升。截至6月末,四大行融資平臺貸款的餘額共計約2萬億元。

  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認為,在“穩增長”的調控下,二季度以來地方投資項目增加,平臺類貸款餘額也相應增加。下半年銀行應延續審慎原則,重點關注重大在建續建工程、涉及“穩增長”的重點項目。中行等大行高層也表示,未來將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只減不增,嚴格落實還款來源。

  至於房地產開發貸款,上半年四大行嚴格控制,除了中行開發貸餘額較年初增長98億元以外,三大行都較年初減少。

  大行高層表示,下半年將壓縮房地產開發貸餘額,重點投向和民生相關的保障房項目,支援一批品質優、效益好的民營房企。

  核銷不良貢獻大 下半年不良資產仍承壓

  上半年,包括四大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都進行了不良貸款的核銷。大行中,工行核銷額最大,約為250.1億元,農行、建行和中行分別為207.6億元、117億元和123.6億元。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核銷對上半年不良貸款數據確實起到了“美化”作用,但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傳導到金融層面體現為不良貸款將繼續增加。

  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溫州地區金融機構不良率持續第11個月上升,不良率已上升至2.85%。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銀監會規定2.5%的撥貸比要求足以吸收現在的不良狀況。下半年,銀行需要通過自身調整嚴控風險,防止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炒作和民間借貸市場,加大撥備計提。

  “在一些不良率已經攀高的地區,銀行應注重操作風險;而在一些不良率較低的地區,可適當放開不良容忍度,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援。”宗良說。

  中國社科院重點金融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認為,當前的經濟形勢對銀行的風險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銀行必須改變過去依靠信貸規模增長的粗放經營模式,轉向走資本節約型路線,才能從根本上防範風險,改善資產品質。”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