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必須適應高成長盛宴已經結束的時代

時間:2012-11-09 15: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把餅做大”或“把蛋糕做大”一直被認為是緩解社會矛盾,增加人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的救世良方。但是臺灣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在臺灣《中國時報》投文中卻指出,在臺灣現在的經濟現狀下,寄希望於“把餅做大”會埋下非常嚴重的後遺症。

  文章摘編如下:

  近日關於各種退休制度改革的討論,引起了臺灣社會各界的激烈辯論。其中一種逐漸浮現的看法認為,“把餅做大”才是重點,方能避免大家在一個停滯成長(或低度成長)的經濟大餅中互相爭奪。然而筆者認為,這個看法的前提乃立基於對經濟成長過度的預期,事實上,我們習慣的高度經濟成長時代已經結束,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這個狀況,臺灣都將被迫或需選擇主動因應未來“餅不再快速成長”的時代。

  “把餅做大”是近代以來多數人類社會避開社會衝突矛盾的主要作法,其前提是,經濟必須維持一定程度的快速成長。事實上,這個作法使得這一代人類享受到空前的物質水準,也的確藉此掩蓋了部分的社會潛藏衝突。然而,它也埋下了嚴重的後遺症,以致于威脅我們及後代子孫的福祉。

  後遺症其一,是現今從生產、消費到退休的所有社會經濟制度,都是建立在經濟高度成長的樂觀前提上(如過度慷慨的退休所得替代率、過低的退休基金提撥率等),而今高成長不再,使得幾乎都陷入程度不一的“希臘病”。

  後遺症二,乃是高度經濟成長使地球陷入空前的環境危機,典型如溫室氣體排放失控,而這個至今人類科技也無解的狀況,導致未來成長的空間受到大幅限制。近年的學術研究結果已經清楚指出,快速的經濟成長與環境破壞是無法“脫鉤”的,換言之,人類若要透過高成長以避開今日的分餅難題,則無異於飲鴆止渴,迫使後代子孫去面對更嚴酷的環境破壞後果。反過來說,若社會真有誠意處理二氧化碳排放管制等環境議題,那麼我們還是必須承認,在沒有神奇的突破性科技出現之前,經濟成長還是會受到地球環境承載力所制約的。

  後遺症三是,當代經濟高速成長,乃透過全球化等新自由主義政策所得到的結果,但新自由主義也使得貧富差距等現象急速擴大,臺灣也不例外,這是社會內部產生嚴重對立的根本原因,對此,人類社會仍苦無良方。

  即使臺灣對以上嚴重問題選擇視而不見,最終仍希冀以高經濟成長來掩蓋分餅難題,從傳統的經濟觀點而言,我們還有一道難題需解。全球性的經濟停滯背後其實有其結構性因素,《大停滯》一書中已經指出,人類在過去數百年來已經把便宜可取得的經濟果實消費殆盡,而可以再造下一波經濟成長的科技創新仍遙遙無期,難以寄望在中短期內出現來拯救經濟。

  簡言之,我們這一代習以為常的經濟盛宴已經結束!這說明瞭,為何臺灣在討論退休制度與未來發展方向等議題時,不應再以高度經濟成長為合理的前提。高經濟成長既傷害環境與人類社會,實際上也不復可得,我們都必須學習與低成長共處,在一個有限的經濟大餅內重新調整社會經濟制度,以維持一定的經濟活力、符合正義的貧富差距以及維護我們賴以維生的生態環境。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