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兩會上,兩岸旅遊產業如何深度聯結受到臺灣團代表們的熱議。兩岸旅遊資源豐富,旅遊各具特色,雙方優勢互補,互為重要的客源市場,再加之兩岸同文同種,依存度高,雙向旅遊不僅拉近兩岸同胞心靈的距離,對於經濟方面更能帶動兩岸相關產業的飛速攀升,合作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據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介紹,2012年,兩岸雙向交流達792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旅遊197.32萬人次,同比增長57.58%,個人遊達到19.07萬人次,增長超過500%。與其他經貿往來相比,旅遊業不僅帶動貨幣、貨品交換,還有人與人的感情交流。發展旅遊交流交往,對增加海峽兩岸人民的進一步了解和理解,拉近兩岸距離,別具意義。
眾所皆知,兩岸關係自1987年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後,開始了單向的交流。2008年7月18日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正式啟動,標誌著兩岸旅遊進入雙向交流階段。隨著兩岸全面直接“三通”,兩岸直航包機與定期航班增加,兩岸旅遊便利性大幅提升。兩岸旅遊逐漸成為兩岸人民交流交往的重要渠道。
兩岸間勁吹旅遊熱潮,兩岸人民你來我往,你儂我儂,進一步增進兩岸旅遊深層面遞進。目前,大陸31個省區市已全部開放赴臺團隊旅遊業務,赴臺灣組團社達216家;啟動了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赴臺個人遊;開放了福建居民赴金門、馬祖、澎湖地區個人遊。而在兩岸共同努力下,兩岸之間航點城市達到41個、每週往返航班558個,“兩岸一日生活圈”已日漸形成。
從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至今,不但臺灣民眾前往大陸旅遊人數愈來愈多,大陸民眾赴臺旅遊也有增無減,兩岸旅遊產業可謂即將走向深度融合。應該說,在兩岸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兩岸旅遊一直朝向健康有序的主流方向發展。
雖然兩岸旅遊整體發展態勢良好,但是隨著兩岸雙向旅遊的規模不斷增大、數量不斷增加,兩岸開放限度差別乃至旅遊景點的分配等相關問題不免浮現。
有臺灣旅遊業者就抱怨說,赴臺遊展現分佈不均等狀況,像臺灣南部就不如中部、北部熱絡,雖然與政治生態有關,但其實更需要兩岸雙方共同推進,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消除隔閡,拉近距離。全國政協委員、全國臺聯副會長梁國揚7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及,臺灣中南部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更多大陸游客對臺中南部深度遊。我們可以看到,代表委員們一直都在為兩岸發展建言獻策,深入基層體察民情也是他們一直在做的事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方面的問題也會逐步解決。
實際上,兩岸有關部門也在為兩岸旅遊的進一步發展持續推動。邵琪偉6日在臺灣代表團就表示,兩岸已經共同出臺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團隊組接社的合作合同要點》。與此同時,臺灣“觀光局”于本月4日宣佈完成“旅行業接待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旅遊團優質行程審查作業要點”,並定於4月試行。臺灣“觀光局”表示,經與旅行業、旅館業、遊覽車業及導遊人員等相關協會代表研商後,共同訂定大陸觀光團優質行程5項作業標準。相信新政策的出臺,將在一定程度上優化兩岸民眾的交流交往,為此,我們也充滿期待。
在陸客首發團成行之時,臺灣曾用“心靈平臺”來形容這道溝通的橋梁,足見兩岸同胞心靈相通。現在,大陸游客可以說是支撐起了臺灣旅遊業的半邊天,臺灣旅遊也為了迎合大陸游客的需求也開始嘗試在向多元化發展,每年數百萬人次的雙向旅遊交流,也充分得到了兩岸民眾的認同。
“一業興而百業旺”,兩岸旅遊全面合作的前景無限廣闊,更隨著大陸“十二五”計劃的展開與臺灣“黃金十年”的對接,兩岸旅遊產業勢必會在經濟上有新的提振。兩岸旅遊雙向交流的格局雖已形成,但如何從經濟獲益的同時拉近兩岸深層交往,默契融合,這將是推進兩岸旅遊深度發展的下一步路途。(台灣網評論員 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