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電影人共謀華語電影新發展

時間:2012-08-24 16:04   來源:新華網

  正在舉行的第十一屆長春電影節上,如何共謀發展、開拓市場,成為與會兩岸三地電影人共同關心的話題。他們普遍認為,當前中國電影不應急於“走出去”,一味迎合外國觀眾的欣賞習慣,而應踏實做好華語電影市場。

  今年68歲的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著名導演吳思遠,是最早到內地拍電影的香港導演之一,曾執導《新龍門客棧》《黃飛鴻4:王者之風》等電影,還連續多年出任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

  此次以評委身份參加長春電影節的吳思遠對記者說,“我們的華語電影市場正走向更加開放的環境,這比20年前我們剛到內地拍電影時要好很多,也為大家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條件,港澳臺電影人來內地發展、評獎的機會也就更多。”

  吳思遠說,“現在我們國家電影市場形勢非常好,我認為今年票房能達到170億元,因為電影院銀幕在不斷增加,電影的好看度也不斷提升。”

  他認為,在此形勢下,兩岸三地電影人更應該加強合作,共謀發展,做大做強華語電影市場,而非急於“走出去”。“現在我們總有種觀念,急著希望中國電影‘走出去’,這很不實際。”

  臺灣著名導演朱延平與吳思遠持有相似觀點。他認為,相比于港澳臺地區,內地電影市場更大,這為兩岸三地電影人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土壤。“我和內地電影人合作拍了《大灌籃》《大笑江湖》等,其中《大笑江湖》還在內地賀歲檔得了1.7億元人民幣票房,這在臺灣賀歲檔是很難做到的。”

  他認為,現在兩岸三地電影市場正在慢慢融合,“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文化根基。”但兩岸觀眾的觀影習慣和欣賞品味還有差異。“比如《讓子彈飛》《非誠勿擾》這些在內地熱賣的電影,在臺灣並沒有很大迴響;同樣《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這些在臺灣轟動的電影在內地也反響平平。這說明大家的生活環境、觀影習慣還有差距,但隨著兩岸三地電影的不斷交流,這種情況將慢慢改變。”

  臺灣電影《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兩岸三地都引起轟動,就是這一改變的佐證。他說,這部電影不僅在臺灣票房大賣,還成為香港華語影史上最賣座電影,而在內地也熱賣幾千萬人民幣,這就說明其實我們生活環境有共鳴,兩岸三地電影人只要把這些共鳴發掘出來,就一定會拍出有吸引力的電影。

  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代表王全安則認為,兩岸三地共同拍攝的“融合片”,正成為華語電影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他希望,未來兩岸三地影人的合作,不僅僅是局限于電影創意、技術、融資等電影製作本身,而能擴延至電影市場行銷、電影衍生產品開發、電影產業鏈條完善等更廣闊的領域。

  王全安首次擔任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他期待長春電影節能在促進兩岸三地電影融合與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我希望長春電影節能給予兩岸三地電影人更多合作平臺,這對兩岸三地電影發展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他同樣期待,自己即將上映的電影《白鹿原》,能在兩岸三地收穫更多觀眾的支援和掌聲。(記者 常亦殊 郎秋紅)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