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粵民渡臺墾荒 三山國王祖廟載粵臺緣分

時間:2010-08-30 09:38   來源:南方日報

三山國王

  位於(廣東)揭西縣城西南3公里處的玉峰東北麓,有一座三山國王祖廟。祖廟後倚青山,前臨榕江南河,山青水碧,青松翠綠,風景如畫。每當農曆2月25日,揭西鄉鎮就會像過節一般沸騰起來,這一天是民間神祗“三山國王”的生日,俗稱“國王生”。天色未亮,村民早已梳洗完畢,待日頭升起,備齊祭祀物品,向當地三山國王廟宇涌去,進行一年之中對三山國王最隆重的祭拜。

  有趣的是,在潮汕各地,“三山國王”還扮演“地頭爺”的角色,村民有兒女新生或親人病故,都進廟向國王稟報,就好比現代社會登記或登出戶口。

  “三山國王”得名于揭西縣河婆鎮聳立的三座大山:獨山、明山和巾山。隋初,三座大山出現神跡,當地人便在巾山之麓建廟奉祀此三山之神,“三位神人鎮三山”的說法由此傳開。到了唐朝,三山神成為當地山神,潮汕人對三山神普遍頂禮膜拜,每年都要定期祭祀三山神,祈禱神靈禳災納福。

  到了北宋宋太宗徵太原時,在城下見金甲神三人,操戈駛馬,衝鋒在前;宋軍凱旋後,觀三金甲神在城上,有人以潮州三山神奏告太宗,宋太宗遂“詔封明山為清化盛德報國王、巾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宏應豐國王”,自此三山神便被統稱為“三山國王”;到了仁宗年間,“三山國王”經皇封,再提升為國家神。

  明、清以後,三山國王的香火隨粵東移民被帶往鄰近省市,後又漂洋過海,傳到臺灣及東南亞各地。早期粵民移居臺灣,面臨著天氣惡劣、工具簡陋等重重困難,為了戰勝風浪、成功渡臺,渡海的粵民帶上故鄉三山國王神的香火作為“護身符”。後來,粵民在臺灣紮根並建神廟奉祀三山國王。

  去年10月份,南方日報記者有幸隨廣東三山國王祖廟會香祈福交流團赴臺灣開展祈福活動,受到臺灣三山國王宮廟聯合會及各界人士熱情歡迎。三山國王祖廟神尊繞境會香途經臺灣屏東、嘉義、彰化、豐原、宜蘭等五地鄉鎮市,祖鸞駕所經之處,香案設立,民眾敬備鮮花素果,奉香接駕。如今,三山國王承載了粵臺兩岸深不可分的緣分,成為粵民渡臺墾荒、生存發展的歷史印記。

  為進一步加強兩岸的交流,廣東揭陽擬投資5億元人民幣興建三山國王祖廟,花5到10年時間把祖廟建設成集宗教、旅遊、休閒于一體的世界級旅遊勝地。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