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經過九年搶救性普查,煌煌22卷本《中國木板年畫整合》16日在此間面世。這一被馮驥才稱為“完成了農耕時代中國年畫終結式總結”的項目,首次囊括了澳門和臺灣年畫。
中國木版年畫普查工作始於2002年,是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組織各年畫產地相關人士和權威學者共同從事的一項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問世的《中國木板年畫整合》有300萬字,1萬幅圖片,1000多分鐘的動態影像DVD光碟,大量珍貴年畫發現和全面鄉土文化的發掘,構成這部厚重的整合性圖文集。同時,作為該項目的延伸項目《中國木板年畫傳承人口述史叢書》,完成了涉及19個重要產地傳承人的全部14本口述史的出版。
據介紹,此次普查依產地規模、影響大小與現存狀況分為兩類:素有名望與普查發現的20個年畫重要產地,形成《楊家埠卷》、《楊柳青卷》、《朱仙鎮卷》等19個卷本;遺存不多、幾近衰亡的20個小產地代表作,收于《拾零卷》中。此外,境外收藏中國年畫最多、研究頗豐的俄羅斯和日本,單獨編撰成卷,將中國木版年畫遺存狀況完整呈現。這也是俄日珍藏中國木板年畫及研究成果首次大規模在中國亮相,其中絕大部分藏品已在中國絕跡。
作為地區性年畫產地,臺灣、澳門亦納入此次年畫普查範圍,相關工作分別由兩地的文化學者擔綱完成。臺南米街年畫、澳門紙馬年畫成為兩地年畫的代表收入整合中。
馮驥才說,木板年畫是繪畫、雕版印刷、民間文學、民間戲曲、民間信仰等多種藝術與文化的融合;它遍佈中國各地,風格與形式多彩多姿,最具有各地的人文特徵。此次普查在搶救瀕危項目的同時,也總結出一套科學有效的普查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