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國際油價“高燒”之時,國內市場總會“習慣性”地陷入供應緊張窘境,這次也不例外。數據顯示,各地成品油批發價昨天出現大面積上揚,資源緊張態勢一觸即發。這一幕的出現在業內專家看來與國內可售資源減少有關,但追根溯源,還要歸因于反應遲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
國際油價10日曆史性地突破108美元/桶,國內成品油批發市場立刻“聞風而動”。中國加油站網提供的數據顯示,各地成品油批發價昨天普遍走高。其中,蘇州市場主營單位90號汽油漲90元/噸,0號柴油漲150-200元/噸;南通市場主營單位90號汽油漲50-70元/噸,0號柴油漲220-300元/噸;福州市場中石化0號柴油漲100元/噸;廈門市場中石化0號柴油漲100元/噸;許昌市場主營單位0號柴油漲150元/噸;西安市場各單位0號柴油漲100-120元/噸;煙臺市場主營單位0號柴油漲50元/噸。
不僅主營單位,山東地方煉油企業的報價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汽油漲20-50元/噸,柴油漲40-50元/噸。
“另一方面,兩大集團近期又開始停批限售,這說明市場資源的確很緊張。”業內專家李昱對本報記者說。
有媒體引用中石油加油站內部人士的話透露,中石油日前已發出一份緊急通知——成品油嚴禁出售給私油販子,同時禁止一切大單銷售。
在李昱看來,當前的資源緊張與本月煉廠檢修、可售資源減少不無關聯。“但總體上,這是國際油價上漲後國內價格未跟隨上調的一個結果。估計快要調價了。”
李昱所說的調價是指成品油零售基準價的調整。一直以來,這一價格基準由國家發改委嚴格控制,各地可以在該基準價上下浮動8%制定零售價。國內上一次成品油調價還要追溯到去年11月1日。當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上調了500元。
產生調價預期的並不止李昱一人。招商證券分析師裘孝峰認為,目前煉廠煉油虧損的加劇速度超出市場預期,價格調整迫在眉睫,預計成品油價格會在3月中下旬調整,調價幅度預期在500元/噸。
“在國際油價不斷上漲的大背景下,國內成品油價格體系還是應該逐步理順,並使之逐步市場化。”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專家姜鑫民昨天對上海證券報記者如是說。他同時指出,發改委此前的價格調整策略還是比較成功的,至少保證了中國經濟在國際油價“高燒”的情況下仍能維持增長。
“為保障國內能源安全,中國還需要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增加資源供給。同時,應當鼓勵節能、對高能耗產業進行調整。另外,還可通過稅收等手段調控石油進出口,盡可能保證國內資源供應。”姜鑫民說。
海關總署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2月份原油進口量較上年同期的1,210萬噸增長了18%,同期的原油出口量為零。
值得注意的是,定價機制的滯後已經給國內石油巨頭帶來了深刻影響。全國政協委員、中化工集團科技委主任王基銘近日就表示,理順成品油價格機制比給補貼更重要。他認為,目前國內是原油價格和國際接軌,成品油價格呈現倒挂。從中石油、中石化的情況來看,按照現在的生產能力僅能滿足全國需求的85%,剩餘供給要靠民營和進口。“但是由於油價倒挂,民營企業承擔不了虧損負擔,自然就造成了供應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