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再出發:最怕“同質化”產能過度擴張

時間:2012-11-26 09:02   來源:新華網

  這幾個月來,在立志打造“新興軸承之都”的江蘇盱眙縣,對於製造業的冷暖,縣委書記李森感受頗深:全縣近60家軸承企業,有的經營陷入困境,幾近“活不下去”;有的卻是訂單飽滿,生產“滿負荷”運轉,區別就在於,是否在這一輪產業轉型升級中搶得先機。

  今年以來,內外部市場需求持續疲軟,令製造業此前快速增長中隱藏的一些問題得以暴露。以機械工業為例,工業增加值、總產值、實現利潤、出口創匯、產品產量、固定資產投資等6大主要經濟指標均呈下滑態勢,與此同時,行業形勢分化加大、經濟運作困難加大。

  數據顯示,前9月機械工業同比增長8.6%,低於全國工業平均增速1.3個百分點,機械工業在12個工業行業中按增加值增速排位降至第10位。

  “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製造業領域投資過多,造成產能過剩。”此間舉行的“2012全國機械工業經濟形勢報告會”上,工信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分析說。他並引述數據指出,當前形勢頗為嚴峻的鋼鐵行業,在過去的幾年,產能迅速擴張了約50%。

  “產能的過度擴張是最大的危險。”談及當前機械工業的嚴峻形勢,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一針見血地指出,過度擴張嚴重,市場環境惡化,雖然總需求逐年均有所增長,但遠趕不上供給能力增長,惡性競爭日趨激烈。

  來自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重點聯繫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今年前9月累計訂貨額同比下降0.35%,這與前些年通常高達20%以上的增幅相比,回落很大,“突出表現在目前的需求形勢仍處於比較低迷的狀態”。

  “尤其是近年投資高速增長的工程機械、輸變電設備、風電設備、機床等行業,價格戰將難以緩解。”蔡惟慈說,事實上,除技術尚未過關、至今仍然沒有能實現國產化的少數高端裝備外,大多數機械產品當前都面臨供過於求、惡性競爭的煎熬。

  據業內人士分析,競爭將使企業優勝劣汰日趨加劇:那些自主創新意識強、有關鍵零部件供應主動權、較快實現產品升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有望脫穎而出迅速崛起;而產品和工藝都沒有特色和優勢的企業將面臨效益不斷下滑乃至消亡的困境。

  這一觀點在機械行業得到印證。統計顯示,結構調整抓得早、“攻高端、夯基礎”進展快的企業一般能實現逆勢上揚,產銷增長達到20%左右或以上,這樣的企業在全部企業中約佔20%;但80%的企業增速均比上年明顯回落,其中約1/3的產銷和利潤已處深度負增長。

  事實上,當前機械工業的矛盾已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同質化產能擴大過快。“只要供過於求,供方就沒有話語權。要避免在沒有話語權的市場掙扎,就必須走‘差異化’競爭之路;只有做到在某一領域‘能人所不能’,才能造就局部領域‘供不應求’的局面,獲取高於同行平均水準的利潤率。”蔡惟慈說。

  令人欣慰的是,在製造業新一輪發展佈局中,一些地方對“同質化競爭和產能過度擴張”已有深刻認識。在李森看來,產業發展須避免“跟風”“趕時髦”,而要突出優勢、特色,須結合當地實際選擇產業;他告訴記者,盱眙已具備套圈、鋼珠、防塵蓋等軸承產業生產基礎,產業鏈相對完整,進一步擴大軸承產業並努力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將是必由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發達國家企業正在加大對高端裝備市場的壟斷,而且積極向中端產品延伸,尤其在轎車、數控系統及機床等領域這一趨勢已越來越明顯,今後必將向其他更多產品領域擴展。這將對內資企業拓展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對此,蔡惟慈表示,改變目前局面必須從全產業鏈各個環節著手,對長期形成的現有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尤其是要抑制同質化產能盲目擴張、增強“軟”能力;變追求產品的“大、重”為“精、細、靈”。果能如此,行業就一定可以走出被動狀態,重新回到上升通道。(記者 華曄迪 王敏)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