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小吃起洋名兒 豆汁擬名"北京可樂"

時間:2008-07-17 10:09   來源:北京商報
  奧運即將到來之際,老北京小吃也迎來了“露臉”的機會,匯集了爆肚馮、年糕錢、小腸陳、茶湯李、褡褳火燒等16家小吃的九門小吃正忙著趕制英文功能表,而老北京傳統小吃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根據原料制定小吃的外國名兒。

    “九門小吃”總經理侯嘉昨日告訴記者,奧運期間他們將接待相關官員、裁判以及奪冠的中外運動員。應對大量的外賓用餐,他們必須制定專門的全英文功能表,而目前工作人員正在加緊翻譯各種小吃的英文名稱。他說,以最為經典的老北京豆汁為例,可以譯成“綠豆煮的湯”,也可以考慮譯成“北京可樂”,這種翻譯簡短而又形象,也可以借助可樂的意象讓外國遊客記住豆汁。

    對此,老北京傳統小吃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最傳統、正宗的北京小吃,他們的英文譯名不但要考慮譯出製作原料,還要留意文化的傳承。目前,翻譯工作正在進行當中,還沒有最終確定各個小吃的翻譯方法。北京小吃種類繁多,名稱極富地域特色,如何將開口笑、驢打滾、墩餑餑,艾窩窩等這些小吃翻譯得雅俗共賞並非易事。該負責人表示,他們翻譯的原則是儘量將小吃所含主要原料或形象化的加工程式翻譯出來,讓外國遊客看到功能表就能更了解小吃,同時還能了解市井小吃蘊含的京味底蘊。

    北京奧運會的來臨無疑是北京小吃“露臉”的大好時機,翻譯洋名兒以外,是否能讓外國遊客適應咱們的“怪”口味也是被廣為關注的話題。外國遊客可能會不接受豆汁的奇特味道,也難以鼓足勇氣喝下去;而滷煮、炒肝、爆肚這些以動物內臟為原料的老北京小吃也常讓歐美國家的遊客難以接受。

    該負責人表示,小吃本來就是具有濃厚地域性的飲食,國外一些地方原汁原味的飲食也同樣讓中國人難以接受,畢竟小吃大都是從地方傳統與風俗歷史中衍生而來,“水土不服”對外國人而言是常見現象。他們不會考慮為了遷就各國遊客的口味而對小吃的口味、原料加以改變,將為各國遊客奉上最正宗的“北京味道”。  (記者 任宏)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