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我國多地近期出現雨雪天氣,蔬菜、豬肉、雞蛋等食品價格開始出現上漲。而隨著春節臨近,物價上行壓力可能加大。有專家預計,物價進入新一輪上漲週期,多家機構也預計居民價格消費指數將延續回升勢頭。
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價格跌漲起伏本來是正常現象。天氣原因、翹尾因素、節日臨近,諸多因素影響之下,此輪食品價格上漲有著其內在邏輯。但當這種變化影響居民生活水準時,問題就不是單純市場波動那麼簡單。食品價格影響著千家萬戶,也直接決定了一個時期內群眾幸福感高低。柴米油鹽尋常事,關係民生無小事。“漲聲”響起來的食品價格,應該以不傷害民生為底線。
事實上,物價是民生問題的晴雨錶,是老百姓最關心、也最敏感的“生活指標”。要防止漲幅過快的食品價格影響居民生活品質提高,就應該合理調控物價指數CPI的回升勢頭。讓CPI“跑”的慢一些,讓收入增長跟上腳步,從而使群眾生活有更高的品質水準。
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該承擔起相應的的責任。作為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的主體,政府部門應該切實履行職責,保障供給、平抑物價、加強監管、做好調控。在政府職權之內,謀民生之福,從群眾需求出發,辦利民之事。
具體說來,要完善物價形成機制,減少流通環節的層層加價,對於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產品價格收費,健全價格決策聽證制度,增強定價的透明度和群眾參與度。關注困難群體的訴求,建立最低工資標準與物價漲幅的聯動增長機制。同時還要警惕行業或經營者之間串通定價或合謀漲價的行為,必要時給予查處。
食品價格漲跌關係萬千群眾生活,一升一降之間盡顯政府責任。不能讓日漸沉重的“菜籃子”、“面袋子”壓癟群眾的錢包,防止食品價格“漲聲”傷害民生,行動就在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