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亞洲中小企業普遍面臨成本上漲的問題,部分製造業受此影響甚至陷入經營困局。”在日前于海南博鰲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中小企業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勞動力成本上漲已成趨勢,但勞動力漲價並非經營困境的絕對成因,企業主應該轉變思維,向企業經營其他方面要效益,把人才作為企業發展驅動力,謀求發展新模式。
後危機通脹加劇“工資漲”
中國勞動力成本近年來整體呈現較為明顯的上漲趨勢。據統計,2001∼2010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從10834元提高到36539元,年均名義增速為14.6%,年均實際增速為12.4%。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創業指導專家鄧寶山在論壇上表示:“受金融危機影響,勞動力價格上漲已經是大勢所趨。”
宿遷學院講師宋麗萍指出,為對抗金融危機,很多國家出臺大幅度的寬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些救市藥方的滯後效應對後危機時代經濟具有一定的破壞作用,比如導致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引發的物價上升必然會影響大多數普通勞動者的生活成本。
一方面勞動者生活成本上漲,另一方面“勞動力無限供給”特徵逐步消退。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指出,中國經濟在“十二五”期間將發生資本和勞動力要素相對稀缺性變化,過去廉價的勞動力要素價格要上升。
與會企業家曝出了自己的“工資”經。聚鑫農副產品加工公司董事長張建民說,在2008年企業員工的月工資為800元,而現在已經漲到2500元。他說:“僅去年一年就漲了300元。”
官方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在我國兩大製造業中心珠三角和長三角,勞動力成本上漲了20%∼25%,全國最低工資標準平均上調12%。
“高工資”或是“甜蜜的負擔”
“勞動力價格上漲已經是趨勢。但是人才是企業的核心,如果企業把人才成本增加看成發展瓶頸,那麼我可以說這樣的企業是沒有志向的。”鄧寶山如是說。
目前,亞洲中小企業面臨經營生產多重難題,除了成本上漲外,還有國家結構性調整、全球經濟因素導致利潤緊縮、企業盲目投資導致資金鏈斷裂等困境。因此,企業經營困境可能由多重原因引發,勞動力成本上漲並非“絕對成因”。
鄧寶山說,勞動力成本現在扮演的“負面角色”有被誇大之嫌。他做過統計,現在很少有企業能算出產品的單位成本,因為成本項目分不清楚。“成本項目有直接項目和間接項目,也許很多企業看到了直接項目的支出,間接項目卻沒有納入計算範圍。”他說,“如果能算出單位成本,就能知道企業的投入產出比,這就能讓企業老總清楚地看到,原來人力成本並不是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
有專家表示,勞動力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積極意義。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中國證券和大宗商品部主席李晶表示,隨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中國達到較高收入水準家庭的數量將更為可觀,他們將能夠消費更加豐富多樣的食品、品牌服裝、教育和娛樂以及旅遊等服務。同樣,勞動力向中部地區遷移的過程將推高物流需求,而不斷加大的工資壓力,將促使許多公司投資于自動化。
有專家指出,未來幾年內,非技術類農民工工資的年增長率有可能超過總體工資年增長率。而收入的不斷增長,有利於中國實現經濟再平衡,以擺脫對投資和凈出口的過度依賴。
為人才漲薪促人企雙贏
鄧寶山指出,企業面對勞動力上漲,可以完成兩個轉型:一方面是市場轉型,即原來傳統的產業競爭非常激烈,促使你去發現一個新的行業;另一方面是能力轉型,即企業加強在原有行業的競爭力,包括在成本上漲的條件下,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完成企業生產和經營轉型升級。
北京卡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兵說,提高產品附加值比解決勞動力成本上漲問題更實在。“如果做到減少必要勞動時間,提高勞動效率,完全可以讓企業和員工雙雙獲益。”
量子高科(中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賀宇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的公司每年人才成本上漲20%以上,但這並沒有給企業帶來壓力。他說,公司要把企業的想法貫徹到員工身上,這樣就能凝聚力量。“我們去年花了一年時間制定了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讓每個員工每週給公司提一條建議,這樣做的效果超乎我的想像。”賀宇說,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公司從員工建議中節省或新增的收益達到1800萬元。
海南南國食品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惜表示,南國企業正在加大激勵制度,對表現好的員工,公司樂於給予更多報酬。“今年打算再漲10%的工資,主要用於獎勵表現突出的優秀員工。”
“企業以人為本的理念是,人不再是成本,也不再是資本,而是根本。”賀宇的一番話贏得了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