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港教育貧富懸殊惡化 清貧學子未獲足夠支援

時間:2012-11-19 13:46   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

  人民網11月19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消息,香港政府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卻並未給清貧學子提供足夠支援,令教育貧富懸殊惡化。有機構近日調查平均月入8000元家庭,發現受訪學生除去學費,每年最高額外學習支出逾2萬元。90%受訪家庭表示無力應付。更有家庭收入不足萬元的學子被學校要求學習“西洋樂器”,否則影響升學。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兒童關注組發佈一項調查,指出現今教育制度拉大教育貧富差距。該機構近日共訪問111位6-18歲貧困兒童,他們家庭平均每月收入僅7623元。其中,超過70%受訪兒童來港年期少於七年,意味著他們無法領取綜援。

  額外學習支出多達29項

  社區組織協會兒童關注組幹事施麗珊表示,受訪學生額外學習支出多達29項。包括,90%受訪者需要支出的小學1500元、中學3000元的書簿費;86%受訪者需要支付的600元校服費,80%受訪者必須支出的3000元午餐費。另外還有被部分家長指為無甚意義的“學生手冊”費,以及冷氣費、旅行費、校車費、家長教師會費,外加名目繁多的補習、考試費用,以致每年平均總開支高達約5000元,最高的則達22000元。

  對此,90%家庭表示難以應付開支,65%的家庭依靠節衣縮食來應付支出。但諷刺的是,40%多的受訪者表示,學校未有善用由他們節衣縮食買來的教材,更有10%表示六科以上的教材未被善用,近半數甚至不知道教材未用完的原因,其餘30%則認為是因為“老師時間不夠”。

  另外,需要自掏腰包的“多元發展”計劃讓清貧學子無所適從。一半受訪兒童反映,學校正推行“多元智慧發展”教學計劃。30%多受訪者就讀學校正推行“一人一體藝”政策,即學生必須選擇一門體育和藝術項目。施麗珊表示,受訪的學生中,近40%學生反映,若不參加該項目會影響升學和畢業,“可是學習一項樂器,一堂課動輒幾百元,貧困家庭根本無法承擔”。

  要求學生習西洋樂器

  基層家長劉太說,自己有三個女兒,家庭收入僅9000。女兒卻被老師要求必須掌握一門西洋樂器。女兒小學曾經學過中樂,卻被老師告知必須學習西洋樂器。“買琴要錢,上課最平都要200元一堂”。為了省錢女兒連早飯都不能吃,“又怕肚子餓發出聲音,被同學聽見笑她”。

  有錢學生輕鬆多元發展,清貧學子卻僅能望“洋”興嘆,令不少學生在學校心理壓力陡增。近25%受訪學生表示,自己曾在學校被取笑“家庭貧困”。當被取笑之後,45%學生僅能傷心流淚,20%啞忍,近兩成受訪兒童開始埋怨家人。

  施麗珊建議,政府訂立處理兒童貧窮的策略及綱領,同時可效倣國外經驗,設立法定獨立兒童事務專員;另外,政府應檢討現行學生資助範圍及資助金額,儘快推行15年免費教育。同時,教育局應增加學生資助的涵蓋範疇至校服、午餐費以及參加活動的津貼等。

  談及新移民貧困家庭無法領取綜援,她認為政府應取消居港七年的綜援申請條件,因綜援是此類貧困家庭的“一線生機”。她續說,造成不公平的原因,除涉及政府支援不足,最根本的是大學學位有限。為了爭奪僅有的資助大學學額,補習和所謂的“多元發展”都成了學生的“必修課”,“一定要增加大學學額,否則按照現狀,不是公平教育,而是鬥錢多,依靠家長一級一級用鈔票來為學生鋪設臺階”。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