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將維持復蘇態勢 資本市場可望震蕩回升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課題組
2009年下半年開始,各國宏觀經濟數據向好,顯示全球經濟正在步入復蘇。2010年全球經濟恢復的步調和規模取決於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退出節奏,一些風險點使政策調整的難度加大。就第一季度而言,全球經濟仍將維持復蘇態勢,金融壓力繼續緩解,資本市場可望震蕩回升。由於發達國家低利率政策,同時發展中國家已經率先強勁復蘇,大量資本將繼續流向發展中國家,通脹壓力將日益顯著。2010年,全球消費將踏上再平衡之路;2010年,也將是重塑全球金融監管之年。
一、2009年全球經濟金融實現歷史性轉向
在全球攜手救市的強力推動下,全球經濟與金融業從深度衰退中艱難踏上復蘇之路。
(一)亞洲新興市場引領全球經濟復蘇
按市場匯率估算,2009年全球經濟下降2.2%。發達經濟體在上半年持續衰退,下半年步入復蘇;主要新興經濟體2009年以後陸續步入增長,引領全球經濟復蘇。其中,亞洲前四大新興經濟體中國內地、印度、韓國和印尼各個季度均實現正增長,表現最佳。按月看,全球工業生產和貿易活動在2009年3-4月份達到危機爆發以來最低谷。其中,工業生產最低的月份比危機前最高水準下降了12.1%,貿易活動最低的月份比危機前最高水準下降了20.4%。受益於大規模的刺激計劃,亞洲新興市場的工業生產迅速恢復到危機前水準;進口恢復速度較全球平均水準更快,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顯著。
(二)總體物價水準依然溫和
由於全球經濟較為低迷,總需求不足,失業率攀升,產能利用不足,因此2009年全球性通脹並未出現。但是,在全球超寬鬆刺激政策的推動下,大宗商品價格明顯反彈。在發達國家中,資源型國家物價上漲明顯,消費型經濟體(如美國和英國)物價水準在下半年有所回升,出口依賴型經濟體(如歐元區和日本)持續處於通縮之中。在新興市場,資源型經濟體通脹形勢較明顯,出口依賴型經濟體物價水準平穩。
(三)金融業觸底反彈,市場波動顯著
國際銀行業經營狀況總體趨於穩定。美國一些大銀行從政府救市措施中獲益,從巨虧轉為盈利,並通過發行股票、自籌現金等手段陸續返還政府救助資金。全球資本市場從低迷轉為活躍。2009年3月,摩根斯坦利全球資本市場指數從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開始反彈,到年末漲幅高達70%以上。外匯市場出現較大波動,主要貨幣匯率貶值引發新問題。2009年上半年,經濟與金融危機持續惡化,全球避險資金流向美元資產導致美元走強;下半年,隨著金融市場反彈、經濟復蘇、避險情緒回落以及特定的政策導向,美元出現持續貶值,年底受局部地區危機影響再度升值。受流動性回升、美元貶值、套利交易與經濟復蘇等因素的驅動,黃金與國際油價觸底反彈。
(四)國際直接投資低迷,資本流動再現新興市場洼地
2009年,全球FDI巨幅下滑,為科技股泡沫危機以來首見,這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由於新興市場基本面先於發達經濟體實現強勁反彈,流向新興市場的國際資本達到空前的規模,再現“投資洼地”效應。在此輪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入中,證券投資的恢復是帶動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驅動力量。2009年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共吸收568億美元資金,超過2007年創紀錄的500億美元,而上年新興市場則有400億美元資金流出。國際金融協會(IIF)估計,2009年全球最主要的30個新興經濟體股權類投資出現4251億美元的資本凈流入。
(五)各國延續超寬鬆的財政與貨幣政策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美歐日等發達國家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展開了規模龐大的救市行動。美聯儲自2008年12月17日之後,將基準利率持續維持在0-0.25%區間,日本、歐元區和英國在2009年初將基準利率水準分別降至0.1%、1%和0.5%,並維持至今。與此同時,美歐日各國還相繼實施了“定量寬鬆”的非常規貨幣政策,直接向市場增加資金供應以應對由於信貸緊縮造成的流動性不足問題。在各國協調一致、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的推動下,2009年世界經濟形勢逐步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