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記者崇大海)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貨幣政策決策例會于當地時間27日結束,其結果基本符合外界預料。美聯儲將繼續執行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並在一定時期內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零到0.25%之間不變。
雖然這一結果沒有帶來多少意外,但仍無法解開全球投資者心中的疑團。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新聞發佈會上為上述決定辯解時稱,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低迷,恢復速度緩慢,這是美聯儲採取上述貨幣政策的重要原因。另外,伯南克還強調,目前美國的通脹是“短期的、可控的”。
這也是去年11月初美聯儲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時的“託辭”。然而近半年來,美國失業率仍維持在高位,而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全球負面“溢出效應”卻大有氾濫成災之勢。美元持續貶值,推動以黃金、原油、農產品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新一輪強勁上漲,全球範圍內通脹壓力上升,新興經濟體更是首當其衝。
不可否認,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聯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加上低利率,對於穩定美國乃至全球金融體系具有一定積極作用。但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世界經濟開始持續復蘇,過去近兩年,美聯儲仍堅持奉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日益顯現。美元持續貶值推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幾年前令外界擔憂的“能源危機”、“糧食危機”風險再度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