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收礦如“賭石” 國土部擬護航中企並購

時間:2009-10-22 09:02   來源:中國證券報

  諸多參加“2009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的礦業企業表示,中國企業海外開礦依舊面臨著很大風險,其中包括眾所週知的地緣政治風險,但更主要的是對資源的勘探風險。有地質勘測方面人士直言,有些企業的海外收礦類似于“賭石”。

  海外收礦如“賭石”

  “如果收的是真東西,開礦的風險還是不大的。”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峰表示,由於全球礦產資源分佈極不均衡,中國企業走出去是發展的必然,但是走出去還缺乏足夠的技術背景支援。現在企業首先應該考慮的並不是價格因素,畢竟價格風險是暫時的,更重要的是所收購的項目是否確實有礦藏。這兩年來,西北有色作為海外收礦的技術服務提供商,業務量呈現幾何性增長,可見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的需求。

  持有這樣論調的並非只是西北有色一家。一位有著多起海外礦權收購勘查經驗的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如今有些中國企業急於海外收礦,在海外購買礦山簡直像是在“賭石”。

  “關鍵的問題在於時機。”上述人士表示,由於國外的地質勘查流程以及出具的地質數據與中國有著很大不同,這直接導致中國企業在拿到國外礦主提供的勘察數據時往往不能做出準確判斷,需要國內的地勘機構對標的礦山做完整的地質勘查。而一套完整的地質勘查週期至少需要半年時間,持續半年的勘查期很有可能使中國企業與海外礦山項目失之交臂。這也就使得眾多中資企業在購買海外項目時只能單純憑藉對方出具的勘測數據做出估值判斷。

  遠離高風險地區

  只能依據賣方提供的原始勘察數據直接限定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範圍。

  數據顯示,國際礦業投資,尤其是風險勘探投資正在向低風險地區轉移,投向澳大利亞、加拿大、南美部分社會穩定國家的資金佔整個風險勘探投資的2/3,而像非洲等高風險地區的投資比例則出現下降。

  安永全球礦產和金屬行業的合夥人麥克·艾列特透露,在中國目前的對外礦業投資中,60%流向了澳大利亞,32%流向了加拿大,可見中國企業投資對礦產成熟領域的依賴。他認為,中國企業海外礦業並購最大的優勢仍然還僅限于可以提供足夠的現金支援,而在時機選擇、控股權的堅持、協調股東及社區意見方面仍存在著很大欠缺。

  中國礦業企業也表現出了向成熟的礦產國拓展業務的傾向。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傅學生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今年山東黃金將完成在美、加、澳幾個傳統礦產國的突破性佈局。考慮到2003年曾經在委內瑞拉的投資遇到過阻礙,所以山東黃金今後的收購會規避那些政策、政治風險較大的國家。傅學生稱,類似南美、非洲這樣的礦產國家,政策隨意性太大,地質勘查數據也不完備,開礦的風險太大;雖然澳大利亞政府最近幾番表現出對中國投資的警惕,但公司依然樂於選擇在成熟礦產國從勘探階段就介入投資發展。

  有意思的是,此次礦業大會上,來自剛果金、蒙古、尼日利亞等11個新型礦產國的部長集體向中國礦企“兜售”礦產資源,最常被強調的也是這些國家正在逐步完善的礦產勘察資料,以及穩定的政局。

  國土部出手護航

  事實上,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或者經歷的教訓已經引起了國土資源部的重視。此前,國土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司長姜建軍曾表示,礦業對外投資要認真研究國內和國外資源情況,降低企業投資的風險。至於如何降低風險,他表示首先要加強前期的調查和勘查,即技術先行。“這個礦到底有沒有我們要搞清楚,以避免讓前期的投資存在高風險”。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司長彭齊鳴在大會間隙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國土部今後將為計劃“走出去”的礦業企業提供更多的資訊服務支援。目前,國土部擁有專門的團隊和有關專家,收集全球主要成礦區帶的地質礦產資訊,也包括當地的投資環境,這些資訊將發佈給國內的投資企業,便於他們選擇項目,並進行投資決策。另外,還會協調有關金融機構,為企業“走出去”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援。他表示,單向的勘測技術國內都是具備的,國內企業缺乏的是運作經驗和更為暢通廣泛的資訊平臺。

  此外,全球礦業企業並購整合廣受關注。2008年全球礦業交易1600多項,價值1500多億美元。今年礦業並購還將繼續,礦業並購加劇了世界範圍內鐵礦石、銅礦、氧化鋁及煤炭等資源的壟斷程度,前期壟斷程度較低的鉛、鋅、鎳等行業集中度也快速提升,特別是大型跨國礦業公司並購整合,對礦產品採購渠道、礦產品價格及礦產品加工產生了巨大影響。

  他認為,各國應互相開放市場,允許和支援其他國家礦業企業公平參加、相互投資,鼓勵金融機構為礦業開發項目提供融資服務。密切礦業經貿合作,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