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各界的目光紛紛聚焦到剛剛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會議關於“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的表述,再次引發了人們對貨幣政策的關注。
採訪中,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方明博士對本報記者說:“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靈活性,是當前經濟形勢發展的客觀需要。”他進一步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從一季度的6.1%上升至8.9%,工業生產增長也從年初的3.8%回升到9月接近14%的水準,經濟企穩初見成效,但目前我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未來經濟運作中不確定因素還很多,這就需要繼續堅持宏觀政策的基調和取向,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無疑是題中應有之義。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也表示,我國將繼續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日前會見歐元集團“三駕馬車”領導人時,溫家寶說,當前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仍然應該是應對危機、刺激經濟增長,過早“退出”會使成果得而復失。
自去年11月我國首次提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至今,貨幣政策走向一直備受各方矚目。歷史上看,貨幣政策的演變一直與國內經濟形勢變化息息相關。在經歷了1993年至1996年的通貨膨脹、1997年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1999年至2002年的通貨緊縮、2003年至2004年的局部過熱以及2005年以來的結構性通貨膨脹、經濟運作偏熱以來,國家相繼採取了1993年至1997年的緊縮和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1998年至2007年的穩健貨幣政策,直到2007年12月為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結束了持續多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去年,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促進國內經濟平穩增長,貨幣政策再度適時調整,“適度寬鬆”貨幣政策隨即走進人們視野。今年8月,在“動態微調”思路下,貨幣政策靈活性得到了進一步體現。
對此,方明表示:“貨幣政策多年來的相機而動,都是針對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而產生的。當前,基於國際和國內經濟走勢的大背景而繼續保持貨幣政策不變,這也是為了保持經濟增長,維護難得的發展現狀。但需要指出的是,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的‘一成不變’;相反,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新情況作出相應調整,是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應有之義。”
接受採訪的中國銀行研究員王元龍也對本報記者表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本身就蘊涵“相機而動”的深意:寬鬆,旨在通過放鬆銀根、增加投資、拉動消費來保證經濟發展;而適度,則是根據當前形勢做出的選擇。“適度寬鬆”是指在擴張的主基調下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靈活的調控政策,“適度”表明貨幣政策不是“完全放鬆”,而是“有度可量”、“有松有緊”,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放鬆。
事實上,貨幣政策穩健中彰顯靈活的思路一直貫徹始終。今年前10個月,在適度寬鬆貨幣政策推動下,全國銀行新增貸款接近9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萬億元,較為充裕的資金環境為經濟的企穩回升創造了良好條件。在公開市場操作方面,從今年5月到9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均以凈投放為主;近期以來,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自10月份央行在公開市場連續凈回籠,僅10月份資金凈回籠量就達到3660億元,11月份凈回籠態勢還在延續,數據顯示近兩個月來回收流動性共計6000多億元。“根據經濟運作的實際情況有收有放、進行資金管理,這體現出央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宏觀調控的思路。”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黃祥斌分析表示:“預計未來貨幣政策在堅持寬鬆的基調下,還將繼續在‘適度’二字上下工夫,政策的靈活性將進一步得到體現。”
“今後貨幣政策不僅要發揮好其熨平經濟波動作用,繼續保持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還應具備更全面、更長遠的視野,增強前瞻性。”方明表示,具體來說,在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中,應著力貨幣信貸的總量調控和政策引導,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要注重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有效協調,提高政策合力;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貿易、金融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提高政策的前瞻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此外,有業內人士認為,儘管目前國內通脹壓力還不明顯,但是隨著固定資產投資的繼續較快增長,消費支出的不斷提升以及輸入性通脹壓力的加大,貨幣政策在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的總體基調基礎上,還應注意管理好通脹預期,防患于未然,著力提高金融可持續支援經濟發展的能力,妥善處理支援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關係。